第二回 兴隆路读红军石刻 牛儿沟听传奇故事1 (6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回 兴隆路读红军石刻 牛儿沟听传奇故事1 (6 / 7)
        当年那儿一定是交通要道,且路边又有许多现成的石料,故集中錾凿了许多标语。

        那些阴刻在石头上的字迹,虽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雨冲刷,只要一旦留意了,仍清晰可辨。

        细心的谢克见那“穷人”的“穷”,凿成了“穹窿”的“穹”,有些奇怪。难道是因为当年没有简体字,而那“窮”字又笔划太多,便把那“穴”下的“身”省略了,成了“穹”字?或者当年指挥錾凿这条标语的红军文化教员,认为“穹”“窮”通用?

        刚下乡的重庆知识青年们,个个天真纯洁,他们一路爬山,一路寻找,一路观看揣摩,或唏嘘不已,或感慨万千。

        那乱石坡又陡又长,因一路寻找石头上的红军标语,不知不觉中就爬上去了。

        红军标语没有了,那小路仍一坡又一坡地在大山中向前延伸。

        傍崖是高耸入云的石壁,边上是令人目眩的深谷,抬头仰望,天空被挤成窄窄的一条蓝色的带子,两侧的高山似乎和蓝天一样的高。

        看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大约早过了中午,知识青年们何曾走过如此艰难的路?小伙子们早上被稀饭馒头撑圆了的肚子也瘪了,那些小姑娘们更是腰痠腿软,后悔早饭时或过于兴奋了,或只顾了四处与相熟的朋友告别,没来得及多吃两个馒头!

        不断有人叫嚷着说渴了累了饿了,走着走着就一屁股坐在石头上歇气的频数也越来越高了。

        终于,前方开阔些了,出现了一面大山坡,山坡上有一些连成一条横线的木房。那就是今天的目的地——政社合一的兴隆公社管委会所在地兴隆场了。

        跨过一条沟,再往上爬,就见一群人迎了上来,前面是十来个身穿四个兜的中山服的干部模样的人,后面是一大群看模样是小学生的小孩。

        田孙二人忙着给新来的伙伴们介绍,谁谁是公社书记,谁谁是社长……。人群中,有一个中年男子的笑容更显得自然而亲切,田垄介绍道:“这是我们林场的场长李能培!”

        新来的知青们一听是场长,是最直接的领导,几乎相当于班主任了,便一拥而上,争着握手问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