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一章 濮议之争引遐思 (5 / 6)
朱厚熜俯身一拜,道:“昔日在九峰公处临听教诲,九峰公与竹城先生言宁王必反,这才令蒋山远走江西,因缘巧合之下救孙中丞出囹圄。。。”
袁宗皋又是一声长叹,苦道:“世子可知,孙德成乃是弘治六年癸丑科进士。”
朱厚熜正不明所以时。
袁宗皋又道:“如今的礼部尚书,毛澄毛宪清,亦是弘治六年登科。二人乃是同年,又俱是南人,既入了孙德成之眼,势必是绕不开毛宪清的。
再说费健斋,我亦问过骆安,世子既然令骆安救出费氏一族,顺江而下,送至南京便可。再不济,送至武昌亦可,缘何要引至安陆?
孙九峰年六十有七,先尽罪阉党,后因太平仓之事惹得今上不快,复起无望,费健斋与孙九峰,又是不同。”
“敢问先生,健斋公与九峰公有何不同?前几日拜谒健斋公时,健斋公言说,其复起仍在两可之间。”
袁宗皋捻须,沉吟道:“本朝,自解缙、胡广,杨士奇之后,江西入阁之人,唯有陈循、陈文、彭时而已。自弘治之后,江西能入阁者,为费健斋一人尔。
此公虽致仕于正德五年,却年不过五十,挟江西一省之望,此其一也。南昌逆宁谋叛,钱宁难辞其咎,因其致仕,亦因钱宁之败,复起有望,此其二也。
此番逆藩之乱平息后,江西膏腴之地,满目疮痍,人心散乱,正需有人执江西牛耳,稳定局势,以安人心,此其三也。
如今内阁庭臣俱在,六部堂官俱全,虽没有费健斋的位子,一番斡旋之后,未必不能再入朝堂。”
言罢,袁宗皋目视朱厚熜,“此时费健斋远赴安陆,太惹人注目了,倘若有心人,说一句兴府欲效南昌宁府,且不说费健斋会作何反应。届时,世子又该如何自处?”
朱厚熜无言以对,脸上亦随着袁宗皋言语泛起愁容,良久苦笑道:“健斋公之事,木已成舟,如之奈何?”
苦笑罢,迟疑道:“咱兴府与安化王这些远枝不同,父王乃是宪庙之子,孝庙之弟,料来当无宵小构陷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