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雏鹰展翅(中) (1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雏鹰展翅(中) (1 / 8)
        回到奉天,高勇再一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看到新占之地民情平稳,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抗暴动,高勇决定强化法律条款使之能够稍稍改变当时民众的想法。不久,奉天政务院陆续发布许多新订的法律条文,其中包括纳入中华的各民族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有上学、参政和参军的权利,不过这一切都要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来达成。

        随后高勇实施了一个彻底改变时代的计划。地方官府开始给辖内所有拥有固定房屋财产的居民办理登记,发放**——一种长圆形的钢片,上面刻录着本人的住址、姓名、籍贯、出生日期和识别号码(类似于今天的**号),本人的大拇指、中指和食指指纹,还有当地官府的钢印。汉字和数字采用专门的刻字工具刻印,而指纹比较麻烦,先要在泥胎中留下痕迹,而后用钢水浇灌铸成模坯,最后将这个模坯作为制作**的母板。此母板仅仅记载指纹,制作完**后要由官府保管起来。**需要本人外出时跨在脖间,以备随时检查。

        同时,督军府开始为士兵配发同样形状的识别牌,每人一个。上面记载着所属部队的番号、以及具体的连队、姓名、出生日期和属于这名士兵的独一无二的军内识别号码。官府还给新出生的婴儿建立记录,给予家庭适当补贴以鼓励生育。对于新近到来的移民高勇要他们在加入前宣誓保护这个地方,维护并且遵守这里的法律。

        在推行**制度的同时,高勇发现许多民户在几年内已经富裕起来,可是有了钱却没有多少投资渠道,除了购买生活用品外全部存放到银行。于是在《商法典》里增加了允许多人合伙开厂、经商、组织商队等新规定,还根据自己的记忆与经验详细写出常见纠纷的解决办法交给法院以作参考。

        此外,高勇还提出了发明权的概念,提出无论是谁,只要是创造出了对社会有用的东西,并且能够创造收益以及在官府第一个备案。那么他就可以将这个发明作为商品来卖,具体的执行方式是商人通过购买生产许可或者专利权来生产盈利。

        这些法律的发布引起了极大的震荡,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机会,他们立刻组织起来,成立类似于合作社的机构,将大家的钱集中起来投资于商业,并且雇人经营,从而出现了最早的经理。还有些人组织起了联合商队,雇用退役军人做保镖开始向南、向东以及向北的探险。这种探险队成为日后官府的先锋队,一旦发现某些地方无人占领,他们会立刻通知官府从而拿到奖赏,而军队随后开赴那里将其纳入帝国版图,随后设立定居点,修建道路,将那里彻底掌控。

        各族人民开始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中,当第一年的收成下来后,他们仅仅上交了一小部分,其余的绝大部分都留在了自己手中,这是他们从没有想象过的,而且官府在粮税以外还会按照一个合理的价格向农民购买他们手中的余粮,不论是中原迁徙来的百姓还是其他民族的百姓头一次感觉到还有这样好的官府,心中除了感谢上天以外,也更加坚定了支持官府的决心。

        新政策推行的几个月内,工商业井喷式发展,仅向扬州、荆州贩卖奢侈品的商队数量就翻了三倍。

        海军的风帆式驱逐舰陆续服役后,按照高勇指示开始出海远航。一则保护商船队的安全;一则探索新航道;一则开始描画海图。指南针迅速普及,从东北三座港口到达倭、青州、徐州和扬州的海路日趋完善、安全,甘宁遵照高勇的要求率领强大舰队在琉球群岛建立了殖民据点,作为日后进攻的前哨和船队的补给点。

        这样东北的商队最远可以到达扬州,甚至沿长江而上到达荆州。不过高勇禁止海军舰队靠近沿海以及进入长江,只是在近海完成护航任务后返回补给点休整,然后开始向四周进行远航并且绘制海图,还要在海洋中对新军舰进行检验,为以后改进提供资料。这些举动为后来帝国的大航海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止到八月,东北八郡总人口达到二百六十八万,合五十三万户,划拨田地五千余万亩,其中耕地达三千四百九十一万亩,预计粮食产量将突破六千万石,按照成人每年二十四石口粮、老幼减半计算,这些粮食可以养活超过三百万人!高勇心情很是激动,看着**送来的报告,今年预计平均亩产1.7石,而随着新式播种机的推广,明年的亩产预计达到1.8-1.9石,即假设耕地数不变,明年也将增产四百余万石。而最让高勇高兴的是商业税收仅用八个月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收入达到五亿五千余万钱,官办工坊也创收八亿一千余万钱。

        十月,收获季节刚刚结束总粮产还未统计出来,蛰伏一年的乌桓与匈奴又开始在东汉北部疆域肆虐。十数万骑兵分为几路南下进入幽州、并州劫掠,所过之处烧杀淫掠无所不为。并州北部的黄巾军面对强悍的匈奴骑兵只能采取守势,躲在山区中坚守不出。任凭匈奴在其眼前摧残蹂躏大汉疆土。

        州西部因为早年讨伐张举失利损失惨重,再加上许多百姓迁往辽东,导致现在守备兵力不足,州府只得收缩兵力在蓟县和渔阳的中南部狭长地带防守。一向对乌桓强硬的公孙瓒几次请求率兵出战击溃侵犯之敌。可是主张怀柔政策的刘虞却坚决不允,只是不断派遣使者求和。乌桓对于刘虞的使者以礼相待,可对于幽州的百姓却残忍依旧。

        于是,上谷、代郡和渔阳等地百姓深受其害,匈奴和乌桓的兵马攻城略地到处抢劫、放火、杀人、劫掠妇女。尤其是乌桓为了报复乌桓城被屠的仇恨下手更是凶狠,遇城屠城、遇村屠村,留下被残杀而死的大汉百姓,抢走无力抵抗的女人。不堪忍受的几郡百姓开始向东北方向逃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