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农道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章 农道 (4 / 5)
        他见王芳若有所思,继续道:“其实前贤早有认知,所以陆羽写了茶经,就连朱温时的布袋和尚,也写了一首插秧诗,诗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他又拿出桌上的一本书,对王芳道:“这是王旻先生的《山居要术》,他是唐玄宗时候的人,曾隐居衡山修道,号太和先生。他以自己的经验,在书中提出了多种种植技术。我想,你们修建的那些道观,如果处于荒山野岭之中,学了这些技术,便不愁生计了。”

        王芳笑道:“我还正愁怎么抚慰那些信众,如何安心在人迹罕至之地去修行呢,这书可是及时雨。”

        蒲方甲又道:“即便辰州等地多为山地丘陵,高山密林,种果树,种药和种茶,把任何一种做好,即可衣食无忧。

        比如湖南的甘蔗就种的不错,有蜡蔗、荻蔗和赤昆仑蔗多钟品种,白糖和茶叶、柑橘等一样,唐朝时就已是贡品。

        当然,还有种田。而今,湖南已经可算天下财富之地,粮食灌溉面积达到两万顷。自唐朝后期开始,湖南的漕粮便被人夸张地说,三秦之人待此而饱,六军之众待此而强。

        虽然夸张了点,不过前几年,后晋镇压李全金和安重进,马楚一次就调粮五万斛,这的确是事实。”

        种田么,王芳想到再过一千年袁隆平才会去安江农校,就只能苦笑,“虽然如此,现在的农耕技术怕是还很落后吧?”

        蒲方甲可不同意:“错了,秦汉时期,这里的确是榛莽丛生、土质紧密,难以耕种,所以湖南一直落后于四邻,更别说与中原和江淮相比。

        但是多次战乱,从西晋开始,北方人就大量南迁来到湖南,所谓楚地不知秦地乱,南人空怪北人多。人口就是劳力,更是技术啊。再加上马楚进入湖南后,因为一直臣服中原,所以湖南很少发生大的战争。

        他本身就有一定的战力,所以能够吞并桂林与广东西北,然后别人没有特别理由还不敢打他,打他就是打中原王朝。

        所以,现在老祖宗的桔槔早就换代了,现在是曲辕犁,加上戽斗、筒车和龙骨车。龙骨车也叫翻车,你看到了吧,能把低处水渠的水抽到高处去。

        杜甫当日到长沙时,说‘水耕先浸草,春火便烧山’。没错,现在咱们还是火耕水耨、饭稻羹鱼,但技术早已突破了,这是农耕大发展的关键前提。

        而如果咱们道士也参与其中,把自己掌握的农道广泛传播,何愁五溪蛮地不能变成锦绣天堂。”

        王芳眨了眨眼,没想到这老道士还有如此雄心壮志。但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不说五代十国的大乱世,非道士们能扭转,便是他说的翻车,其实也难以普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