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 (2 / 2)
“是吧。你也是这样觉得的对吧。你可能都没法想象车上的情形。那场面,你在其他区是看不见的。不管是不是上下班高峰期,还是说休息日,车上总是人满为患不留缝隙。就算成功挤上了车,那也是前胸贴后背,汗臭和狐臭共存。更要命的是车上总是混杂着各种微妙气味,让人想要死一死。香水的味道,食物的味道,汗臭的味道,口腔的味道,以及各种发酵过的不知名的味道,总之各种奇怪味道混在一起,刺激得我连呼吸都想要停止。我每天都得带着双层口罩出门。”
“看样子人真的有点多。夏天过了可能就会好一些。”
“不,春天也没见好多少。所以秋天肯定也不会好多少。至于冬天,我觉得我忍不到冬天。”
“为什么不搬到北郊去?这样每天至少可以节约五个小时的车程吧。”
“北郊?你是在说笑话吗?”
“什么?”
“垃圾山。”
李佩尔了然。
是了。也只有垃圾山了。
去年安市北郊的一个垃圾填埋场发生了爆炸。据说是因为甲烷爆炸引起的,气体从填埋场的缝隙里逸出,引发了火灾。因为火势太大,不仅点燃了安市北郊的垃圾山,连隔壁凉城的垃圾山也点着了。伴随着甲烷和大火一起出现的,还有垃圾填埋场特有的恶臭。那味道在北郊区域飘荡了小半个月。新闻里说很多人因为毒气吸入量过多出现了呕吐晕厥,一时间大批病人涌入医院,直接让北郊医院崩溃了。
说起来安市和凉城的那两座垃圾山也是个充满故事的存在。
随意翻开一张地图,勾画出凉城垃圾山与凉城主城区的地理位置都会叫人惊讶。两者之间的陆路位置并没有连在一起,而是隔着一条乌拉卡河,由一座大桥将两地相连。每日在凉城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这座大桥运送到对岸。这样的地理布局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在把污秽之物丢得远远的。就像人们不会在自己家里存放垃圾,而丢在屋外的垃圾桶里,由垃圾车把所有垃圾运到远离自己居住的地方一样。
或许是因为生活垃圾容易引发生化性质的变化,生出恶臭虫蝇之类的。所以凉城没有对这部分垃圾进行近距离的就地处理,而是把它们扔得远远的。远到在自己的地界线边上。可是把垃圾山建在河对岸这种事也着实是自私了些。
下游城市的人为了阻止凉城的土壤污染物对水源的污染集资在乌拉卡河凉城段修建了隔离层。而安市,会选择把自己的垃圾处理场建在凉城垃圾山的隔壁大概也是不想被垃圾两面夹击吧。
除此之外安市还做过一个更加大刀阔斧的举动。那就是将北郊的所有空余土地全部用来封山育林。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增强土壤自净化能力,隔断两座垃圾山以及凉城本部对安市的影响。本来当时的执政者是打算把整个北郊进行整体拆迁,把所有土地都种上植物的,奈何绝大多数拥有土地的人都不愿意拆迁或者租让土地,尤其是以低廉的价格租让给政府。基于这样的原因,市政减缓了北面区域的发展,并且拆除了一部分公有土地上的设施,包括一些在政府看来使用量不大,没有必要存在的交通路线。
当局的想法很简单,他们希望能通过这种阻碍生活便利性的手段迫使人们迁移到其他区域生活。
策略虽然生效了,但是政府的行动速度却没能及时跟上。
一直蹲在旁边伺机而动的饿兽叼走了肥肉。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