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州曹洼村宋培基大侠行侠仗义除“人客”
郑州曹洼村宋培基大侠行侠仗义除“人客”
明朝初期,官府大规模地组织山西民众向河南移民。有一户曹姓人家,由**县出发,几经辗转后,最终在郑州城西南约20里处定居。许多年后,这里发展成为一个以曹姓村民为主的村庄。因村庄处于丘陵地区,全村的地势为南部、北部高,中间低洼。于是,村庄的名字便根据姓氏和地形被称为“曹洼”。
清朝咸丰年间,曹洼村的宋培基出生,因受当地习武之风的影响,他少年时即开始练武。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成年后他的功夫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他除了精通拳脚和骑射外,还擅长使用一把重达120斤的大刀。因武艺高强,方圆数十里内无人能敌。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宋培基参加了设在省城开封的乡试并顺利地考中了武举人。对此,他并不满足,又开始为考武进士努力准备了。两年后的光绪元年(1875年)宋培基到京城參加科考。经过一番比试。宋培基终于考中了乙亥恩科武进士,从而实了多年的夙愿。宋培基一时间成了郑州一带的名人。
一天,有一支二百多人组成的“人客”(人贩子)队伍从黄河北岸出发,到郑州一带来贩卖人口。“人客”们仗着人多势众,所到之处能偷则偷,不能偷就明抢。一些受害者便去报官,官府派出的几个衙役见“人客”们长相凶悍,加之人多不好惹,只好作罢。几个受害者便到曹洼村找宋培基诉苦,请求帮助。宋培基闻讯大怒,决心管一下这个“闲事”。经过一番思考,他制定了利用本村寨墙对“人客”分而治之的策略,以便狠狠地打击一下他们的嚣张气焰。
后来,“人客”们途径曹洼村。当他们的队伍从村北的寨门刚进村不到一半人时,寨门被突然关上了,进村的“人客”顿时成了瓮中之鳖。当他们感到情况不妙并得知是宋培基的主意时,便假装去拜见宋培基以便行刺。
宋培基将计就计,只握了一根九节鞭就去见“人客”。见宋培基没有带那把令人望而生畏的大刀,“人客”中几个武功很高的头目不禁窃喜。他们相互递了一下眼色,便一起跪下拜见并奉上礼物,准备趁宋培基接礼物时用袖箭发起突袭。不料,早有防范的宋培基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宋培基便果断地挥鞭把一个头目打死。接着,早有准备的众村民便和“人客”们开始了交手。进村的“人客”除了一些**外,剩下的被全部生擒。
被寨门隔在村外的“人客”回过神来后,正要强行攻寨,忽见寨墙上面有人手持土枪、弓箭等严密防守。他们不禁暗暗叫苦,见攻寨无望,并且随时有遭受寨上打击的危险,他们只得丢下已进村的同伴匆匆地撤走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