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童年印象中的老郑州
童年印象中的老郑州
小时候父亲带我去城里要走郑密路,左转右折,放眼望去,白杨树如长廊。
郑密路西边的郑州烈士陵园里的纪念碑高耸入云。两条笔直的马路通向陵园。路旁却是翠柏。到处是农田。第八人民医院,汽车大队都是红瓦楼房,被那绿色的田野包围着。郑密路上,还可以看到金海水库大坝。不过我记事的时候,金海水库已经荒废。不过零零星星的,还能看到积水。
郑密路在今天淮河路这个地方向东九十度转弯。往西是田野和土路,通向远处的阎庄。金水河也经过那里。那时金水河边同样是白杨树。在今天郑密路和嵩山路交叉口的地方,那时还没有郑州电视台。往南看去是齐礼闫的庄稼地。郑密路往东延伸至到金海大道,也就是今天的大学路。在今天淮河路口和嵩山路向北走一段路。这里曾经有个叫做耿河的村庄。金水河南北行穿这个村庄。那时没有护栏,也没有草坪,黄土土露裸出地面,倒是树荫很浓。临近路旁的是一拉溜长的街铺瓦房。路东还有个养猪场。后来拆了,随着不断城市发展,那里曾经有过一个嵩山电影院。
在今天陇海路和嵩山路交叉口往西。还没有路,放眼看去是农田。**测绘学院,也就是今天的**信息工程大学,位于郑州西南城市的边缘。往西是田野。沿线的粮食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工业大学,该校的教师家属院,也是红砖楼房。家属院的围墙边是一条小土路。那时银行大厦和郑州日报大厦还没有影子。粮食学院今天隋河宋肆,以前除了一个红瓦楼房,就是一大片杨树林。金水河从这里经过,东西横穿过了**测绘学院。那时没有嵩山路桥,是水道口。车辆行人经过要翻一个浅沟。到了这一带,就到了市里面。到处是红砖瓦房。
那时嵩山路沿路一带,家属似乎都是一种风格,房子五六层,红砖裸露。阳台伸出外面。没有谁家的阳台封闭起来。倒是观景养花晒衣服的好地方。
到了中原路一带,市委大楼是个气势恢宏的大楼。市政府对面好像是个试验田。有大棚,有喷水设施,一片绿莹莹。绿城广场也没有建成。不过也有树林什么的,看起来生机盎然。南边的大楼很高,现在还有,楼顶有大钟。这个楼很气派,网上能看到他的很多照片,可见曾是西郊的地标性建筑。
绿城广场背面是碧沙岗,那时里面还有动物,有湖水有游船。有防空洞,后来成了地下商场。还有个电影院。我记得我在里面看过一场电影,叫做《冰天侠女》。看电影的地方还有青少年宫,白色的建筑很气派。上世纪80年代,我哥和我看过好几次,我还记得有个电影叫做《少林寺》。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搞活经济。城乡居民很多都到城里做买卖,一时间兴起了马路市场。碧沙岗西门一带,协作路,互助路,百花路都是街铺林立,叫卖连天,人潮汹涌。建设路有个新华书店,很吸引童年时的我。至于商业大厦,工人文化宫,中原路集贸市场,那时后来建起来的。那时天天报纸和电视上报道,商战风起云涌。这个大厦曾是本地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原路集贸市场从中原路一直到建设路。沿街都是两层的店铺,还有天棚,市场很繁荣。建设路边有几个国棉纺织厂,也是红砖红瓦,后来看《郑州晚报》,才知道那是建筑于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建筑。和他有一样风格的还有郑州大学,郑州航海学院的校舍。
80年代,我还小,去市里面都是老爸骑车,我坐前梁上。所以去的地方也少。我记忆里最繁华的就是碧沙岗一带。那里离我家也近些。去的远的地方也有,就是灯塔,现在的二七纪念塔。那时给我印象去时经过铁道时,正好有火车过来。栏杆拦住了行人。火车过去后,才放行。中原路火车立交桥也有,走在下面犹如黑夜,里面有亮灯,一如繁星。东方红影剧院也有印象,只是没进去过。至于百货大楼,老坟岗好像去过,紫荆山我听家里父母不断地讲,只是我没印象。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