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荆氏宗祠见证抗战黄岗寺
荆氏宗祠见证抗战黄岗寺
展馆:抗战图片展,再现战争久远记忆
“今天头一次看到了1941年我们村抗战时期的历史图片!”家住郑州市二七区黄岗寺兴华街小区的荆先生对记者说。
2015年7月1日建党节,对于荆先生来说,是个神圣伟大的日子,选择这天步入二七纪念塔地下展馆,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一张张照片惊心动魄把参观者带回那抗战的岁月,荆先生也被这炮火纷飞的场面深深感染了。该年6月份,《郑州晚报》刊登了《76幅战地照片见证,一位将军和一座城的抗战》,上面提到了郑州战役中,国民革命军81师移师黄岗寺,把其作为抗战指挥部。荆先生看完后断定,地下展馆一定有关于黄岗寺抗战时期的历史照片。到了二七纪念塔,荆先生果然如愿以偿看到了所想看到的三张历史照片。荆先生查阅《中原抗战亲历记》,照片拍摄者为国民革命军81师贺粹之将军。照片显示偌大的村落被日军炮弹炸成一片残垣断壁。
黄岗寺荆氏族人,明朝初期迁到郑州里仁街,后居住黄岗寺。明清先后修建大寨两座。一座在金水河西,一座在金水河东。金水河西古寨年代久远,历史难考。金水河东新寨,事迹很多,其中六门族胞抗击清兵保家园支援辛亥革命的事迹被勒石刻碑在荆氏宗祠前。
宗祠:讨倭檄文碑,陈述抗战古村灾难
“老日扫荡黄岗寺,整个村子几乎烧光了。”看护黄岗寺荆氏宗祠的荆体勤向记者诉说。荆氏宗祠原来在牌坊街,后城中村改造,迁往南水北调西南,郑西高铁以北的绿树丛林中,该处地势形胜,沟壑纵横,环境优美。当天下午,记者随荆先生来到荆氏宗祠门前,看到有三通纪念碑,分别记述着黄岗寺惊心动魄的历史。
其中《黄岗寺讨倭檄文碑》里详细介绍,日军农历九月初六,九月初九两次扫荡黄岗寺。杀死村民29人,烧死14人,抓丁14人,烧毁房屋1776间。偌大的村中,房屋所剩无几。“满目焦土,残垣断壁,人无立足地,家无隔夜粮。啼饥号寒凄凄惨惨。”
村中人亲眼所见,有一个叫留海的村童被日军割去耳朵,剖腹惨死在西寨门外。史称“黄岗寺惨案”。有报道记载:一个妇女给孩子喂奶,一个日军夺过孩子,当着孩子的面把妈妈挑死。
荆先生还说南街有个荆姓老人,他娘给革命军烙馍到夜里一点,中央军睡给好好守寨。日军清晨五点钟左右突袭,神出鬼没爬进寨内。中央军兵稍作抵抗败便行撤退。荆体勤老人是当时的亲历者,跟着回忆说,日军用枪把寨民们强聚在西寨门西庙台古树(古树毁于1957年)下,架起14挺重机枪,村民吓得蹲地抱头不敢抬,喊谁谁出来。其中有14人被押往齐礼闫的一间民房内活活烧死。
荆先生又说,国民革命军81师与日军争夺黄岗寺大寨,寨门都被日军大炮轰了豁口。有一台重机枪,就架在邻居家门口,许多革命军饮弹倒下。史料记载此役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惨烈程度在抗战史上相当罕见。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拉锯争夺,最后发展到巷战,以革命军胜利告终。根据贺粹之将军生前写文回忆此役,日军死亡200余名,并击毙了小林联队长,史称“黄岗寺大捷”。
荆体勤老人说躲在田间,亲见日军飞机一颗颗炸弹下来,轰炸邻村齐礼闫,寨塌房毁,整个村庄变成“凄厉连”。房屋更是荡然无存。日祸后庄户各自盖房,零零落落住菜地里。
黄岗寺古寨西边邻村王村,也被日军火烧,六棵千年古树,现在只剩下两棵,树冠似盖,遮天蔽日。
荆氏宗祠讨倭纪念碑又记录:1942年大饥荒,连月大旱,天无滴雨,蝗灾涝灾汤灾爆发。当时外出要饭的多达152户,饿死132人,家破人亡闭门绝户21家。
黄岗寺村民开始扬眉吐气是在日本战败投降。日军与**代表签完字后,没有立刻被遣返,还在南郊包括黄岗寺一带滞留数月。战后日军凶相完全收敛,表现相当和顺。借个柴火都要向庄户们商量。村民们虽恨日军,但还是善待他们。
荆体勤笑着回忆战后胜利的喜悦心情,当时年幼,曾拿弹弓打一个日军屁股,日军弯腰举手,任凭小孩子恶作剧。
荆体勤老人特别提到了黄岗寺大寨内,长期驻扎过两个**部队,村里还出两三个革命干部叫荆振昌,荆乃同,荆明义。荆振昌,早年参加过红军,是个无线电专家,跟随***主席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到过延安,***主席单独接见过。转战过新疆,考察过苏联,是一个名声赫赫的专家,为党和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荆乃同早年入伍冯玉祥西北军,后加入八路军和**,前往密县执行监视和锄奸任务,很多特务汉奸土匪落网。密荥百姓深受岳德功,王光亮等土匪侵害。有钱的穷人富户,东躲西藏,常有人避祸黄岗寺大寨,以求周全。还有一个叫荆明义,1948年入伍**,解放战争中是机枪手,立下一等功,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三次立功。
社区:旧貌换新颜,乔迁居民富裕生活
“现在村里老少爷们都住进了现代化楼房里,每个村民感谢村干部的带头致富,感谢**的领导。”荆先生面对记者,提起乔迁新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新中国成立后,黄岗寺几经变革,前进发展。1952年,村内有郑州烈士陵园,**测绘学院卫星观察站。黄岗寺村内沟壑变平,道路纵横,村舍翻新,四下扩张,向西发展到金水河沿岸。南三环修成村里又增添了三个“卫星”新村。村委会领导村民科学种田,铺路修桥,兴办工厂,村民生活蒸蒸日上。当时村内的运输业尤为发达。嵩山路,兴华南街,长江路修成以后,村里更是一派繁荣景象,带上村里原有居民小区,也不能满足黄岗寺住房需求。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大幅度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让古老村庄彻底告别“贴面墙”,“握手楼”杂乱差形象,政府高起点改造黄岗寺。在启动拆迁后的三年多时间里,黄岗寺村民始终跟党和政府的各项规定制度保持高度一致,在二七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终于在2014年4月,全村村民1560户,共5566人乔迁新居,村民们摆脱了以往污水横流、杂居散落的凌乱生活环境,住上了比肩城市居民的配套齐全、宽敞明亮、管理完善的新居。建成的安置小区已有三个,分别在工人路,嵩山路,兴华南街等地段。
改造后,郑州西南门户形象进一步靓丽。郑州烈士陵园扩建中原英烈纪念馆,红色革命主题增添重彩浓墨。多层立交桥四通八达,周围到处游园绿荫似盖,繁花似锦。环线上快速公交奔驰而过,各类公交来往更是应接不暇。村民变市民后,住上了现代化高层建筑。居民家中,双气齐全,精装细修。小区院内,见缝插绿,景观建筑,健身器材,照明设施件件皆有。现代化学校,幼儿园,商场一应俱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