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光王询问理国之要 梁一鸣畅谈儒释道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光王询问理国之要 梁一鸣畅谈儒释道
  单说武宗皇帝对光王十分猜忌,光王无奈只能浪迹天涯,以求韬晦免祸。又因武宗皇帝毁佛,梁一鸣笃信佛教,所以梁一鸣也备受猜忌和疏远,无奈之下,自能携孙茹水一同逃难。这正是同为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光王和梁一鸣夫妇真是患难与共。三人自打离开长安,一路南下,最后在福建安顿了下来。

  恰巧这一日,光王有空,于是来到梁一鸣的房间。梁一鸣一看是光王进来,赶忙上前施礼道:“光王殿下,不知今日何事?”光王一笑说道:“先生多虑了,小王早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我想向先生讨教理国之要,不知先生可赐教否?”梁一鸣忙说道:“承蒙殿下赏识,我何才何能,敢受此大爱!”光王说道:“先生不必拘束,今日你我二人乃是知己。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先生如若不弃,请赐教,我洗耳恭听。”

  梁一鸣见推辞不掉,又见光王求贤若渴,虚己待人,于是说道:“我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殿下海涵。儒道两家乃我本土自产,释氏乃外来之教,然儒释道实为一家。《道德经》有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儒家倡导忠君、爱民、仁义礼智信。道家倡导清静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释氏倡导包容、博爱。此三者同言人之与仁。何以故?孔子曰:‘仁者爱人。’此之谓也。为君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念。故捐小嫌,求大同。释氏常言:‘天下之大,惟心唯大。’故为君者当有四海之心。《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道德经》亦云:‘汝视天下万民为走狗,则天下万民视汝为寇仇。’此隋炀帝所以亡,而我大唐所以兴也。故太宗皇帝常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可谓至理名言也。”

  光王听罢,连声称好。光王接着说道:“吾于闲暇时,尤喜读《贞观政要》,此实为帝箴。我太宗皇帝武能拨乱反正,文能治国安邦,古之帝王,或短于文,或逊于武,二者能兼而有之者,其唯我太宗皇帝乎!我太宗皇帝论君道、论政体、论任贤、论求谏、论纳谏、论择官、论仁义、论忠义、论孝友、论公平、论俭约、论谦让、论悔过、论奢纵、论贪鄙、论文史、论礼乐、论务农、论刑法、论赦令、论征伐、论安边、论灾祥、论慎终。可谓尽善尽美矣。故上有其行,下必效之。君臣戮力,故有贞观之治。我乡慕之,欲徇太宗之迹,以重复我大唐恢弘大业。”

  梁一鸣听罢,连忙跪倒在地,说道:“殿下聪明神武,饱经苦难,备尝人世艰辛。然未尝忘其君,未尝忘其民。此实我大唐之幸,万民之幸也。《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殿下一心为民,自能感天动地。昔商汤遇旱,三年不雨。商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广纳贤良、孜孜为政,故天将大雨,以解旱情,此天人相感之明验也。殿下夙兴夜寐,旰衣宵食,定能恢弘我大唐祖业,以求万世之基也。”

  光王听罢笑道:“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此天赐我也。”

  梁一鸣说道:“臣愿为殿下驱策。”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