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文宗无力回天 甘露之变喋血 (1 / 2)
上虽虚怀听纳而不能坚决,与宰相议事已定,寻复中变。夏,四月,丙辰,韦处厚于延英殿论之,因请避位。上再三慰劳之。
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上亲策制举人,贤良方正昌平刘叶对策,极言其祸,其略曰:“陛下宜先忧者,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又曰:“陛下将杜篡弑之渐,则取正位而近正人,远刀锯之贱,亲骨鲠之直,辅相得以专其任,庶职得以守其官,奈何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大政!祸结萧墙,奸生帷幄,臣恐曹节、候览复生今日。”又曰:“忠贤无腹心之寄,阍寺持废立之权,陷先君不得正其终,致陛下不得正其始。”又曰:“威柄陵夷,藩臣跋扈。或有不达人臣之节,首乱者以安君为名,不究春秋之微,称兵者以逐恶为义。则政刑不由乎天子,征伐必自于诸侯。”又曰:“陛下何不塞阴邪之路,屏亵狎之臣,制侵陵迫胁之心,复门户扫除之役,戒其所宜戒,忧其所宜忧!既不能治于前,既不能正其始,当正其终。则可以虔奉典谟,克承丕构矣。”
上患宦者强盛,宪宗、敬宗弑逆之党犹有在左右者。中尉王守澄尤专横,招权纳贿,上不能制。尝密与翰林学士宋申锡言之,申锡请渐除其逼。上以申锡沉厚忠谨,可倚以事,擢为尚书右丞。七月,癸未,以申锡同平章事。
上与宋申锡谋诛宦官,申锡引吏部侍郎王潘为京兆尹,以密旨谕之。潘泄其谋,郑注、王守澄知之,阴为之备。
上弟章王凑贤,有人望,注令神策都虞候豆卢著诬告申锡谋立章王。戊戌,守澄奏之,上以为信然,甚怒。守澄欲即遣二百骑屠申锡家,飞龙使马存亮固争曰:“如此,则京城自乱矣!宜召他相与议其事。”守澄乃止。
是日,旬休,遣中使悉召宰相至中书东门。中使曰:“所召无宋公名。”申锡知获罪,望延英,乃叩头而退。宰相至延英,上示以守澄所奏,相顾惊愕。上命守澄捕豆卢著所告十六宅宫市品官晏敬则及申锡亲事王师文等,于禁中拘之。师文亡命。三月,庚子,申锡罢为右庶子。自宰相大臣无敢显言其冤者,独京兆尹崔倌、大理卿王正雅连上疏请出内狱付外廷敷实,由是狱稍缓。晏敬则等自诬服,称申锡遣王师文达意于王,结异日之知。
狱成,壬寅,上悉召师保以下及台省府寺大臣面询之。午际,左常待崔玄亮、给事中李固言、谏议大夫王质、补阙卢钧、舒元褒、蒋孙、裴休、韦温等复请对于延英,乞以狱事付外敷按。上曰:“吾已与大臣议之矣。”屡遣之出,不退。玄亮叩头流涕曰:“杀一匹夫犹不可不慎,况宰相乎!”上意稍解,曰:“当更与宰相议之。”乃复召宰相入,牛僧儒曰:“人臣不过宰相,今申锡已为宰相,假使如所谋,复欲何求!申锡殆不至此!”郑注恐覆按觉诈,乃劝守澄请止行贬黜。癸卯,贬章王为巢县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存亮即日请致仕。晏敬则等坐死及流窜者数十百人,申锡竟卒于贬所。
前汾宁行军司马郑注,依倚王守澄,权势熏炙,上深恶之。九月,丙寅,侍御史李款阁内奏弹注:“内通敕使,外连朝士,两地往来,招财纳贿,昼伏夜动,干窃化权,人不敢言,道路以目,请付法司。”旬日之间,章数十上。守澄匿注于右军,左军中尉韦元素、枢密使杨承和、王践言皆恶注。左军将李弘楚说元素曰:“郑注奸猾无双,此患不除,使成羽翼,必为国患。今因御史所劾匿军中,弘楚请以中尉意,诈为有疾,召使治之,来则中尉延与坐,弘楚侍側,伺中尉举目,擒出杖杀之。中尉因见上叩头请罪,具言其奸,杨、王必助中尉进言。况中尉有翼戴之功,岂以除奸而获罪乎!”元素以为然,召之。注至,蠖屈鼠伏,佞辞泉涌。元素不觉执手款曲,谛听忘倦。弘楚示之再三,元素不顾,以金帛厚遗注而遣之。弘楚怒曰:“中尉失今日之断,必不免他日之祸矣!”因解军职去,顷之,疽发背卒。王涯之为相,注有力焉,且畏王守澄,遂寝李款之奏。守澄言注于上而释之,寻奏为侍御史,充右神策判官,朝野骇叹。
庚子,上始得风疾,不能言。于是王守澄荐昭义行军司马郑注善医。上征注至京师,饮其药,颇有验,遂有宠。
春,正月,上疾小廖。丁巳,御太和殿,见近臣,然神识耗减,不能复故。
初,宋申锡获罪,宦官益横。上外虽包容,内不能堪。李训、郑注既得幸,揣知上意,训因进讲,数以微言动上。上见其才辨,意训可与谋大事。且以训、注皆因王守澄以进,冀宦官不之疑,遂密以诚告之。训、注遂以诛宦官为己任,二人相协,朝夕计议,所言于上无不从,声势煊赫。注多在禁中,或时休沐,宾客填门,赂遗山积。外人但知训、注倚宦官擅作威福,不知其与上有密谋也。
上之立也,右领军将军兴宁仇士良有功,王守澄抑之,由是有隙。训、注为上谋,进擢士良以分守澄之权。五月,乙丑,以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守澄不悦。
李训、郑注为上画太平之策,以为当先除宦官,次复河、湟,次清河北,开陈方略,如指诸掌,上以为信然,宠任日隆。
是时李训、郑注连逐三相,威震天下,于是平生丝恩发怨无不报者。
郑注求为凤翔节度使,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固言以为不可。丁卯,以固言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注为凤翔节度使。李训虽因注得进,及势位俱盛,心颇忌注。谋欲中外协势以诛宦官,故出注于凤翔。其实俟既诛宦官,并图注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