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华烟云】青云寺传奇 (4 / 5)
他早就扳着手指,算好了有多少孩子明天来拜年,每一个孩子分几颗白果、几颗花生、几颗糖果。年初一早上,孩子们不管有多少其他长辈,都先到这里拜年。家中大人也默许,一是因为如来佛祖的塑像供奉在里面,来瞌个头,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安,总是好事;二是老师父是外乡人,又是个老好人,上了年纪了,看望他是应该的。当然,孩子们不可能想的这么透彻,求菩萨只是形式,瞌个头而已,关键是老师父那里的一大把好东西。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往往一年的零食还不如老师父给的一把金贵。可爱的大庙,成了孩子们的圣地。
第三章运动年代
可好景不长啊!
白龙湾里有这么一个和尚与一座青云寺大庙在此,岂能幸免?更何况还有一尊如来佛祖的雕像在庙里,就更没说的。大队长就住庙里,半夜找老师父商量,要他从此不再念经,交出那尊佛像。老师父气冲斗牛,要老子不念经?要把佛像交出?你娃娃个去死吧!
慧明和尚出川几十年,不改乡音,人家常问他:“老师父,来淮宁几十年了,为什么不说淮宁话呢?”他叹气道:“父母生我,没有报恩,这一口乡音,是父母教的,一日不死,讲一日四川话,死了,去见爹娘时,相认不陌生啊!”乡音在乡情在,乡情在乡愁在。后来,就再也没人问他这个问题了。
而今大队长做他的工作,他用四川话发狠。大队长没有办法,毕竟他也住在庙里,天天见面。这个人人可怜的慧明和尚呢,又实在是大好人。“这个脾气,在这运动中怎会不吃亏?”大队长叹着气走出老师父的小房子时,心里面还在替他犯愁。
我们大队无人肯下手,也舍不得下手。可外大队的赶来了!杀气腾腾,清一色十几岁的学生娃。
慧明村的男女老少全部到了大庙前,没有人讲一句话。连抱在女人怀中吃奶的小孩,也没有一个发出声音。白龙村人都受过他的恩啊!白龙村的小孩,也都是他的孩子啊!可运动在此,这是上纲上线的,谁敢出头?是要出人命的!
队伍来到青云寺门口,被手持扁担的老和尚当面拦住。他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和尚倒竖双眉,用四川话破口大骂:“你娃娃个球!要砸菩萨?”那声如宏钟,惊动所有在场人。“老子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抗战时眼珠子不眨,你们娃娃个球,来!有种的上来!”
一大半学生没见过这场面,缩到后面去了。还有一些带头的,想来揪他,和尚拎起扁担劈头就打!竖劈横扫,往死里打!他行伍出生,虽个子不高,但身体结实,出手威猛有力。拚命挥舞扁担时,村上人开始起哄,“打,打得好!”男女老少齐声喊打,哪见过这个阵势,只恨腿短哪,带队的比鬼还跑得快,拼命逃跑,跑的慢的,或多或少吃了几扁担!
打过了,老师父痛快了。村上的大人孩子都开心死了!在那个年代,堪比死罪啊。村上的人们紧急商量,同去的村民白天明,在主任面前放声痛哭:“主仼啊,我家三代贫农啊,历史清白,这些小畜生,硬把我两个孙子打伤了啊。”哭声凄惨。
村民们深知,不用先告状的方式,今天绝对下不来台了。不用分说,先“啪,啪”两个巴掌,随后责骂:孙子敢打?你找死啊!这队长才十几岁的毛孩,怎么懂得内里的复杂。白龙村上吃了老和尚几扁担,主仼这里又弄到两个耳括子,哭丧着脸回去了。
村民也都深知,这次运动,老师父绝对不会过关了,全都替他着急。邻居白家媳妇陈淑珍,不顾老师父阻拦,把那尊一米左右的佛像,抱回家中,藏在阁楼上,再用一床棉被包好。再三关照他,以后念经,在后半夜念,等风头过后,再帮他把佛像送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