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把握好我们有限的今生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虚构写作】把握好我们有限的今生 (3 / 4)
        大学之前,我没去过司门口,我的活动范围基本就是汉阳和汉口。去司门口是大学的事情,那时大学同学流行去那边的广东百货买衣服。我去过一两次后,不大去了,倒是看中了汉阳门下的“养老院”,那个“养老院”贩售“洋垃圾”,就是一些二手衣物。老板们可能自己也就是卖着玩,整体风格布置得格外复古,颇吸引我这种伪文青、摇滚青年。当时,每到周末,我都会去逛,逛完后,在汉阳门附近乘车到位于东湖的学校,上课。

        有时候,课程少,同学们也会提前和我一起坐车到汉阳门,我们再坐个轮渡,去江汉路。我喜欢坐轮渡,初夏时,吹着江风,相当闲适,市民们有的也会把电动车、自行车推到船上。

        而这样的日子,在某个瞬间就不复存在了。有人说,武汉人该如何面对接下来每年的春节呢?

        武汉有初一去为死者上清香的传统,时间通常是初一的凌晨,人们看完春晚就准备出发了。先去楼下买一些菊花,然后坐车奔赴友人的家里,为对方家里死去的亲人,献上一片心意。到了初一或者初二的下午,则要去给自己家里的先祖上香。过去,我很反感这种传统,不懂为何要在喜庆的日子里,跑去做这样的事。现在想来,明年的春节,会怎么样呢,当武汉人聚集在扁担山,互相看到对方家中的新坟时,又是何种感触。

        于是也看清了一些人,毕竟这事情没有在其他的省份产生如此可怕的效应,所以大家认为这只是偶然的突发事件,还安慰我不要绝望。我在一瞬间理解了那些汶川人。

        汶川地震是上大学的事情,地震当夜,宿舍四人皆无法入眠,每个人都手机和钱包放在床头,等着随时跑到宿舍楼下。那一周里,宿舍室友总是开着收音机,听新闻,还有什么慰问晚会。我真的恨死那个晚会了,明明那些孩童已经受尽折磨,主持人还要假惺惺地慰问,问他们什么感觉,而室友则热泪盈眶说,好感人啊?感人什么呢?

        最近,这种厌恶感再度袭来,新闻上都是作秀,而真实的情况无人知晓。我因家人亲朋皆在武汉,了解的事情比较多。了解得越多,越觉得一切的可怖,而我们对这种可怖束手无策。

        前几天还看到个濒死的爹爹在病榻上说:“好想吃碗热干面啊。吃了一辈子的热干面。”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我知道武汉人的性格,或许是知道实在不行了,避无可避,但仍旧选择要吃一碗热干面,一慰多年家乡之情。

        据我所知,湖北人、武汉人都是不大关心政治的,生在江汉平原,衣食丰足,没有必要计较日常生活之外的事。大家对日子的要求并不高——能吃热干面,夏天能去江里游泳就很好。过去炎热没有空调时,市民们热衷于把竹床搬到街上睡觉,那样炎热的夏天我们也过来了,我们本来以为我们没什么是过不去的。

        “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又想起那张老照片,伟人在长江中游泳。横渡长江历来是武汉市民引以为傲的娱乐项目。这江,伟人游过,我们也游过,所以仿佛连带着自己也伟大了起来。我能理解这份情感,但忽而又想起之前查资料,发现某一年的横渡长江,出现过巨大的事故,很多人在那场灾难中罹难了(包括许多年轻学生)。可要不是查询写作资料,就连我这种土生土长的武汉伢,也并未在少年时代听说过有关这件事的只言片语。

        这几日的生活,相当痛苦。尽管有些人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说这是难得的闲适生活,但对我来说,因为瘟疫得来的闲,我宁可不要。

        为了节约口罩,必须控制出门的频次,于是必须提前列好物资清单,考虑以最小动线买到最多的食品和日用品。在网上购物也不易,需要在凌晨或早晨七点就抢着下单。

        坐电梯下楼时,看到购买口罩需要出示**和户口,心里一惊,不知自己这**该怎么办,口罩是断然不能通过这种渠道购买了,而那**放在荷包里,像烫手山芋,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因为武汉人的身份,而这样慌张,哪怕自己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也没有离开过上海,但仿佛是做错了什么一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