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唐朝需要准备几件衣服(男) (6 / 6)
蜀衫叁、汗衫叁(布故)、单袴叁(布)、袴奴叁(布故)、裈叁(小)、
幞头柒(一故)、鞋柒、靺柒(一破欠一布幞头二充)、被带一。
以上两例提及衣物情况基本一致,分为春衣和冬衣,每年各发放一次。春衣包括蜀衫、半臂、汗衫、袴奴、单袴、裈、幞头、鞋、袜,冬衣仅长袖(或袄子)、复袴(或绵袴),加在蜀衫内加强保暖。另外还有一件“袴奴”,则是军戎特有服饰,有可能是套在袴外的收口袴,便于行动(日本之“衣冠”装束中的“指贯”,原称“奴袴”,一般认为即“袴奴”,便是有带可收口之表袴)。“袴奴”与士兵额上所系红带“抹额”并称“奴抹”,在唐代还被当做戎服的代称。
至于一般工人农民,其劳作服可能仅包括汗衫和裈(或衤曼裆)各一件,或者多一件长袖、半臂而已,如前举敦煌雇工契所列。敦煌壁画所见农民也常见如此打扮,不穿袍衫而仅着半臂、汗衫。
综上,唐代日常男装的完整层次,由内之外分别是内层衣汗衫、裈、袜、巾子,中层衣半臂(或长袖、袄子)、袴,外衣袍(或衫)、靴、幞头、革带。如今日的西服套装一般,里衣可单穿(比如衬衫),外衣、中层衣不一定必须全数穿着,但有外衣则必有里衣,次序不可错乱。除此之外,男服还包括各种接靿(一种套裤)、臂褠(套袖),以及挂于革带上的各种佩饰,不一而足。
作为一名不需要参加重大礼仪场合的普通男性,至少备齐了这些衣物,才能在唐朝安然度过一个冬春。
注:
好多朋友都关心夏天怎么办,其实前文有提,冬、夏时服(常服)的主要差别在于面料上,夏天用轻透的纱罗单衣,冬天用厚重的绵衣,样式并没有区别。我们要知道,唐代高级的丝绸罗、纱是可以非常轻透凉爽的,纱至轻薄者称“轻容”。元和十三年,元稹就曾寄了一匹绿纻丝纹布和轻容纱给身贬江州司马的白居易,白居易请夫人裁成绿纻丝单衫和白轻容纱单袴,便是一套夏日所用的轻薄外衣,还写诗《元九以纻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之》。穿这种布料做的衣服,可能优先要考虑的是里衣是否足够防止走光而不是是否炎热的问题。
另外夏天可以不穿中层衣或者只加薄半臂,冬天则可以在中层衣部分增加长袖、袄子、锦半臂。这是标准常服的情况,相当于现代西方服饰中的职业套装(Businessinformal)的概念,不论天气多热,一定有外套、衬衫、西裤、领带、皮鞋,不会因为天气而改穿短裤背心拖鞋的。
非正式场合下,在天气炎热的时候也是可以不穿外衣袍衫,只穿半臂、汗衫,甚至只穿轻薄的贴身汗衫、着体衣的,有点类似现代服饰中职业休闲装(Businesscasual、Smartcasual)以及休闲装的概念,衬衫、西裤,短袖衫、休闲裤。
以上是一般士人的情况,如果是仆侍、农民百姓等需要长期露□□走劳作的阶层,穿着就更加随意简单,可以仅穿短袖的半臂,下身仅穿裈或曼裆,或者把上衣脱去、下摆撩起扎在腰间,不穿靴袜仅着麻线鞋,两腿套上接袎方便行走等等,就类似劳作装、随意装的概念。
总之古代穿着的情况其实并没有和现在差很多,而需要加入身份、场合的概念去理解。轻松的T恤、短裤只能是学生或者最非正式休闲时的着装,现代正式场合的西服三件套一样不简便不凉快,若是更重大的礼仪、庆典场合,也还是需要穿着更加隆重不便的礼服。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