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两京城坊考之东京宫城 (2 / 6)
东明德门,〈初名兴教,后改明德。东城屈向北五十步,有门东启,曰宣政门,即隋之永康门。〉
西长乐门,〈初名光改,后改长乐。按《六典》作兴教、光政,则明德、长乐之改,在开元后也。昭宗迁东都,复名长乐为光政。《通鉴》:车驾人宫,御正殿,受朝贺,御光政,赦天下。
西城屈向北五十步,有门西启,曰隆庆,避明皇名改崇庆。〉
西南隅雒城南门。〈乾封中开。《旧书杨炯传》:如意元年七月望日,宫中出盂兰盆,分送佛寺,则天御雒南门,与百寮观之。即雒城南门。〉
东面一门,重光北门。〈隋名。门内即东宫。〉
西面二门,北嘉豫门,〈隋曰宝城门。〉南雒城西门。〈《通鉴》,秦王世民移军青城宫,王世充自方诸门出,临穀水,以拒唐兵。胡身之注:方诸门,盖自都城出禁苑之门。松按:王世充时据宫城,则方诸门当是宫城西面之门,不知即雒城西门否也。〉
北面二门,中玄武门,〈隋名。南当应天门。《通鉴》:中宗改玄武门为神武门,楼为制胜楼。按唐两京大内,皆有玄武门。中宗之所改,则此处之玄武门,盖以诛张易之等兵从此门入耳。《禁扁》属之兴庆宫,非也。〉东安宁门。
玄武门北则曜仪城,城二门,东面曰曜仪东门。西面曰曜仪西门。〈并显庆中开。按曜仪城亦隋时旧城。《通鉴》:王世充使鲁王道徇守曜仪城是也。盖东西二门则显庆中开耳。〉
曜仪城北则圆壁城,城三门,南面曰圆璧南门,〈隋曰曜仪门,显庆中改。〉北面曰龙光门,东面曰圆壁门。〈门外即外郭之外。〉
宫之正牙曰含元殿。〈隋曰干阳殿。《通鉴》:秦王破王世充,焚干阳殿是也。麟德二年,命司农少卿田仁汪囚旧址造乾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
武后长寿三年,改造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阔,高三丈,号万象神宫,去都百馀里外,遥望见之。其北造天堂,以贮佛像。证圣元年,明堂、天堂同焚,更造明堂,侔前制,其上初置宝凤,后以金珠代之,号通天宫。其中号端废殿。,于其所为佛光寺。
明皇开元五年幸东都,改为乾元殿。十年复为明堂。二十七年毁明堂之上层,改修下层为新殿。二**佛光寺火,廷烧廊舍,改新殿为含元殿。
殿下有九州鼎,武后所铸。
按隋之干阳殿,有东西上合门。《通鉴》:王世充执越王君度等,引入东上合门是也。唐制当亦同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