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十六小时 (1 / 5)
注:来源360do
长安十六小时:一个唐朝贵族家奴的工作时间表(图)转自青铜妖藏书楼
你将看到,在唐玄宗时期的长安城,汉人贵族的家奴(主要工作是饲养骆驼和马,我们称他为祥子)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我们要介绍的这位祥子,并不叫祥子。只因他驭骆驼驭马都在行,我们不妨借老舍笔下人物的名号,给他一用。这位祥子生活在公元8世纪唐玄宗时期,是粟特人。唐代人说到“胡”,大抵指的就是波斯人和粟特人,有时候,他们也会把罗马、大食和天竺人称作“胡”。
粟特是一个中亚古国,首都就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这个古国由一系列小国构成,国民以国为姓,也就是“昭武九姓”: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后来乱了唐王朝的安禄山、史思明,做了皇帝的石敬瑭,都是粟特人。但粟特人并不都是“乱臣贼子”,粟特人最擅长的是经商。从撒马尔罕前往唐长安城的漫漫丝路,几乎就是被粟特人盘活的。康艳典、石万年、何伏帝延这些赫赫有名的粟特城主,本质上都是大商人——政商、宗教合一,生意就更好做了。在粟特人贩卖的诸多商品中,有一种就是奴隶。他们贩卖昆仑奴,也贩卖新罗、高丽的美貌少女。
我们的祥子也是一位汉人贵族的家奴,但未必是被贩卖而来。在唐代,胡人奴隶的来源有很多种:贩卖、战俘,或是罪犯子女。祥子是石国人,所以他姓石。按照对粟特人极有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的说法,粟特人起名,都是“××神的仆人”。有位隋墓主人来自史国,名射勿盘陀,他就是“射勿神的仆人”,盘陀是仆人的意思。
禄山这个名字,译自“Rokh-shan”,它和“思明”一样,都是“光明”的意思,它们明显受到祆教“拜火”的影响。按照这个规则,我们的祥子,本名应该叫“石××盘陀”。作为家奴,祥子不太可能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真名。在一些敦煌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汉化胡名:阿奴儿、康客儿、秃子、富得。因此,这位贵族如果为“石××盘陀”取名“祥子”,也是可能的。
从做奴隶起,他的工作就一直是饲养骆驼和马——来自蒙古和中亚的奴隶,一般都会被分配这类工作。
在唐代官方牧场,一个牧人管理10匹马或6峰骆驼,120匹马或70峰骆驼为一群,由牧长管理;牧监按等级大小,可以掌管成千上万匹马。马和骆驼是行军打仗的必需,运气好的牧监,有可能成为大人物。
在这方面,祥子有位可供励志的偶像:高句丽人王毛仲。王毛仲起先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家奴。后来,临淄王成了皇太子,王毛仲就为他管理东宫的马、驼、鹰、狗。王毛仲为主人办了一些夺权杀人的事。李隆基当上皇帝后,就一路赏他官做,终至辅国大将军。但最后,王毛仲居功自傲,又触怒了高力士,终被玄宗赐死。
祥子的主子不是皇太子,即便是,也没有当年临淄王的势力。唐玄宗后来让成年的皇子都住在长安城东北角的“十六王宅”里,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力,但不限制他们畜牧打球听音乐。祥子的主人,或许就是这些皇子中的一个。
假如我们的祥子足够聪明努力的话,他现在手上可以掌管上百匹的马和骆驼。一匹良马顶得上40匹绢,这可是笔不小的财产。
【3:00—起床喂马】
凌晨3点48分(五更二点),宫城内的鼓声隆隆传来,各坊的鼓应声响起。晨鼓要击三千遍,直到天色微亮。长安城内的109个坊和东西两座市场,在鼓声中渐次开门。
祥子已经起床好一会儿了。虽说是“床”,其实只是打了个地铺。但“床”在唐代,本就既指卧具,也指坐具。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绝大多数唐墓壁画(比如韩休墓《乐舞图》)里,都是唐人坐在编织毯上的景象。但在新近陈列的“风华重现——新入藏壁画暨修复成果展”临时展中,一组来自唐韦氏墓墓壁上的“仕女图”,向我们展示一种可以垂足而坐的小板凳,这种坐具显然来自胡人,唐人称它们“胡坐”。游牧民族还为长安带来了另一种坐具“胡床”,实际上就是北方人说的“马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