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剪梅 流水心意谁人知(下) (2 / 6)
车轮辘辘,前往裴府的路上接连遇到两队巡夜金吾,得知车中主人是我,他们立即痛快放行。芷汀与池飞已悄悄对了几番眼色,定下由池飞温声劝我:“公主,您与驸马月余不曾同房,如今玉体既愈,不若今夜。。。我等去请驸。。。”
我似叹又似命令:“池飞,我真的很累。”
二人当即噤声,知我仍不愿提及薛绍。看她们欲言又止的模样,禁不住幽怨的瞥了她们一眼,难道她们都不曾看出薛绍的变化?让我以何颜面与他再度良宵?
裴府异常冷清,但我可以想象它昼间曾人来人往,哀哭悲泣的喧嚣。府中家饰仍旧质朴无华,全然不似一位国之重臣的家宅,只多了漫天白幡和一口豪棺。直到于灵堂照面,裴行俭的遗孀库狄氏这才知深夜登门的女人究竟是谁。她身披粗麻斩衰,一道麻线便是一缕哀思。铅华洗尽,眉眼里再不见往昔风韵,形容异常憔悴。
深有同感,我忍泪劝道:“逝者已去,娘子节哀,请为小郎珍重自身。”
哀伤多日,库狄氏嗓音低沉,沙哑沧桑:“未亡人多谢公主至府吊唁。亡夫生前有言,若公主来此,嘱我务必将一件要物交托公主。”
“娘子请。”
库狄氏立即去取那样东西,我的视线默默转向裴行俭长眠的巨棺。要物?务必托付于我?缘何我能得到裴行俭的信任?我与他仅单独见过两面。很快,库狄氏怀抱木匣返回灵堂。看那木匣不过寻常样式,通身鲜见雕饰。匣长二尺有余,宽高各半尺,匣外未挂密锁,不似盛放重要物品。
凝视木匣,库狄氏的唇边绽出一抹苦笑,双眸隐忍悲伤:“世人尽知,亡夫半生戎马。都道他用兵如神,攻无不克,可他私下对我说,通晓兵法固然重要,但沙场瞬息万变,时运亦举足轻重。他自认得天眷顾,才白白赚得几分名声。因而行军布阵,他无新得,但选材、阴阳之事,却尽得卫公真传。自去岁养病不朝,亡夫于家中专心立书,得此十卷,详记识人要点,亡夫谓之’选谱’。中原华族所谓阴阳鉴术,我本视其为无稽之谈,直到他阖目的那一刻,我终于深信不疑。”
“太平愿闻其详。”
“初嫁亡夫,他任职吏部,曾谓苏味道与王勮’二君后皆掌铨衡,愿以幼子相托’,并将陆娘之女嫁与苏家,”,说着旧事,库狄氏骤然泪目:“那时,新婚燕尔,我盼与他白首偕老,一心想着他定能看顾子女成人,却不曾想。。。今日竟已应验!”
裴行俭拥有神乎其技的鉴人之术,当初裴行俭改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材任官。李敬玄十分欣赏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位名盛天下的大才子,并请裴行俭分别为四人相面,预测四人仕途成就。裴行俭为四人下定谶语,’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嘿,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王勃恃才傲物,难掩自身锋芒,失意于李治,溺死异乡。卢照邻体弱多病,遇父丧嚎哭呕血,已辞官隐居具茨山。其余二子,尚需静观其变。于军中,凡裴行俭举荐、提拔之辈,多堪大用,沙场屡屡建功。正因如此,那些意图踏入官场的人无不拜请裴行俭为自己相面,预测他年荣损。
令芷汀和池飞收下木匣,我道出自己的疑惑:“此乃宪公遗世之作,更是不可多得的宝物,宪公为何请娘子将它交予太平?留给儿孙岂不更加妥当?待儿孙成人自立之时,凭借此书,定大有可为!”
库狄氏垂首拭泪,哀声道:“我亦有此问。亡夫道,他闭目之后,当有族人登门向我索取此书,与其被心术不正之人据为己用,贻害无穷,他更希望由公主将此书呈献二圣,他虽身死,亦要为大唐进献最后一份绵力!亡夫知公主正直爱国,必能不负所托。”
我思索着裴行俭遗言中的深意,裴府家仆于堂外回事,道裴炎登门,欲求见库狄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