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喜连声 岁末佳节迎佳讯(上) (7 / 9)
得知被李元婴婉拒,薛绍不免失望,不甘的问他那人是谁,他充耳不闻。我心笑这李元婴活脱脱孩儿脾性嘛,李世民归天已逾三十年,他竟还记这个仇。
拂去衣袖雪片,我平淡道:“江南温暖,几乎四季可见蝴蝶,便宜临摹。若非太宗将大王左迁洪州,大王如何成就神乎其技的画艺?如此说来,太宗当是大王恩主呢。”
李元婴十分不满的瞪着我,张口便是一顿指责:“终究你是太宗女孙,字字句句都要维护他!哼,不知同谁练就的一张利嘴!薛驸马,仅凭你妻这寥寥数句,你这辈子别想得到我的亲笔画作!”
看他不苟言笑,果是生气了。我和薛绍均哭笑不得,裴炎也是好忍笑意。
为满足薛绍心愿,我最后一试:“大王乃尊长,大王怪罪,太平不敢辩白。然,可否以画易画?大王乃擅画懂画之人,未知陆探微的一幅蝉雀图能否换大王一幅蛱蝶图?”
李元婴的眼神陡然欣喜,只压住唇边笑意,平静道:“闻听此画藏于内库,天皇岂会割爱?”
“是求是讨,全凭太平本事。大王不必费心。”
“唔,此事。。。容后商议。”
心说这小老头还挺要面子,我几乎笑出声:“多谢大王!”
薛绍也是再三道谢,李元婴又着意打量薛绍,落寞一叹,再无话与我们。
过光范门,右手方是一处纵深达六百余米的开阔广场,广场最南端连接丹凤门。一道水质清澈的龙首渠自西向东,贯穿整个广场。数米宽的水面之上设三道赤色木桥,连接水渠的南北岸,桥长约二十米,宽约四米。西侧木桥之西为西朝堂,东侧木桥之东为东朝堂,乃百官面圣前的休息之所,各长十五间。过中央木桥,北行百余米,便见白玉台基。台基高出地表十余米,台基之上建有以赤色砖石堆砌而成的墩台,墩台之上为两层殿基,下为’陛’,上为’阶’,这两层坡度缓和的殿基计有逾百蹬的阶梯,需迈过这百余玉阶,方可到达一座大殿,便是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
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其气势之巍峨壮阔,工笔言语难以描述万一。两扇朱门有如巨人,长宽近十米,每逢开合,需以十人之力方能推动。双层飞檐下,设一排巨型赤柱,柱础皆方形,每边约一米余,赤柱直径当近两米,需数人才能合抱一柱。站在正门之前,远可收终南朝云,近可看长安华灯,视野之阔,非他处无法比拟。主殿坐北朝南,面阔十一间,进深4间。如麟德殿,含元殿也不止一座孤单主殿,主殿外另有多处小型建筑。主殿与小型建筑构成一个倒置’凹’字。主殿东西两侧各一座钟鼓楼,除钟鼓楼外,殿前东侧为翔鸾阁、西侧为栖凤阁,二阁遥相呼应,如双翼护卫主殿。主殿与二楼、二阁之间的通路皆倚杖飞廊,飞廊计十一间之长。翔鸾、栖凤二阁旁各一道依地势缓缓斜升的龙尾道,长七十余米,以浅灰砖石铺就。官员朝贺之时,需沿这两道砖路通往正殿。人凡迈上龙尾道,远眺那高不可及的含元殿,无不感慨自身渺小如尘粉,自然便对拥有这座宫殿的天子充满敬仰。每冬至、岁首,或举行国家仪典,便可在这含元殿观瞻’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罕见盛况。记得幼时,第一次和旭轮手牵手跑来含元殿,沿阶而上,我们几乎用尽全部力气,终于触及殿门的那一刻,我激动的热泪盈眶。待宫人推开殿门,我一边贪恋似的欣赏簇新的辉煌殿宇,一边痛骂黄巢、李茂贞等无知宵小。
四人至龙尾道,裴炎向李元婴告辞,径往栖凤阁,我们则往翔鸾阁。不得不说,我对裴炎是’先入为主’,认定此人自私自利,权欲熏心。这匆匆回首,不止看清裴炎那硬朗挺直的背影,更见阴沉雪幕掩映之下,分不清含元殿的轮廓边际究竟止于何处,愈显它波澜壮阔,傲立茫茫天地之中,轻易唤醒人性之中的占有欲,理智竟似被点点蚕食,一颗平常心逐渐松动。我移开视线,忽而轻笑,想起武媚曾说这大明宫是我们的家,然而将它放在心头的何止我们一家人。一朝又一朝,千万人费尽心机,不计后果与惩罚,争的血流成河,可,它何曾真正被谁拥有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