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喜连声 岁末佳节迎佳讯(上) (6 / 9)
我们的步速比他们略快,此时几已并肩,我自然而然的侧目打量,看清二人皆身穿绛纱具服,发冠配饰则大有不同,便说头冠,一人是远游三梁冠,冠前配寓意坚刚不耗的金珰,冠额正中饰有象征清高超拔的金蝉,凡佩戴此冠者必为亲王;另一人则戴进贤冠,亦是三梁,官阶当为三品及上。两张并不熟悉的面孔,回看薛绍,他暗中摆手。
四目短暂相视,那被称大王者面相白皙富态,声如洪钟:“原是太平。呵,美目盼兮,粉白黛黑,五官与天后愈发相似了,的确出落得美丽卓众,然不至令人为之付出一切,啧,阿史那伏念真真是气乱智昏啊!”
最后一句时,他的视线扫过薛绍,神色微变。被他又夸又贬,我却无法开口指责,只能在心里大翻白眼,谁叫他是长辈呢。迅速回忆二人之前的对话内容,我隐约猜出此人身份。
面向他福身行礼,我试探着礼貌道:“晚辈正是太平。千里奔波,滕王辛苦。”
滕王元婴,高祖少子,工书画,妙音律。高祖宠之异常,致其骄纵失度,屡犯宪章。贞观十三年,元婴获封’滕王’。初至封国,元婴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营建宫室,惹滕州民怨沸腾。太宗愤懑,遂贬其至苏州,任刺史,又转洪州都督,仍不思进取。永徽四年,元婴广招良工巧匠,于赣江之滨大兴土木,建起一座耸入云霄的楼阁,壮丽奢美,令人叹为观止,豪阁被冠名’滕王阁’,文人墨客凡路过者无不留字称颂,而其中最负名气的一篇当属《滕王阁序》。李贤尚是沛王,满腹经纶的大才子王勃为其侍读。总章年间,王勃为李贤作《檄英王鸡》,因涉离间手足之嫌,触怒李治,王勃被罢官不用。客居蜀地数年,王勃于咸亨二年重返长安参与科举,得授参军一职,任职于虢州,却因私杀官奴,再次被罢官,遇赦免死。上元二年,王勃南下交趾,看望因受其牵连时任’交趾令’的父亲。途经洪州,他受邀前往的滕王阁,有感而发,遂作序并诗。上元三年,王勃乘船归返,风大浪急,不幸溺水身亡。王勃不在,然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已足令中华文坛为其哀叹、铭记千年。
薛绍亦尊敬致礼,李元婴却面露好奇:“我尚未表明身份。”
qie,好意思问我们?!在各州圈地建房,这么大手笔又还活着的还能有谁,我总不能用’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的著名民谚当面损他本人吧。
我浅笑:“方才,太平无意听闻大王与这位。。。呵,交谈,犹记庶人李贤曾言,王子安与滕王子相善,应是临淮公吧。”
李元婴颔首默认,态度淡漠。他旁边那人自报家门:“裴炎见过公主,薛驸马。”
裴炎年纪至多五十,唇边髭须修剪的整齐又得体,老实忠厚的模样,态度较之李元婴和善许多。然他施政却是决绝,不留情面,若非他力谏,二圣又怎会出尔反尔斩杀阿史那伏念?
我极勉强的冲裴炎微笑示意,四人一道继续前行。我悄悄端详李元婴其人,抛开依礼制必须佩挂的玉饰组绶等物,他两手居然戴了三枚戒指,明晃晃的美玉、黄金,皆价值不菲。除了西市胡商,我似乎未在大唐男人的手上见过戒指。他虽自称年过半百,却比李治看上去要年轻一些,不知情者只会以为他年约不惑。
薛绍仰慕李元婴的高超画技,此刻幸遇本尊,由衷称赞:“世人有言,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大王画艺精湛,画作栩栩如生,小子心慕久矣,奈何遍寻大王真迹却从无收获,实是遗憾!”
薛绍有求画之意,李元婴丝毫不做谦虚,他神情无比得意,扬声道:“此言非虚!由我亲笔所绘蛱蝶图,即便太宗生前仅有幸观赏而不曾拥有。凭他再是气激,我也不肯给,只怪他当年将我贬去洪州!至于你嘛,纵观你们薛家,我由始至终仅欣赏过一人。只可惜,你虽容貌似他,终归不及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