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引 浓情一片诉衷肠(上)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门引 浓情一片诉衷肠(上) (1 / 5)
        “突厥可汗此时送上国书,请天皇将太平公主降于其王族,臣窃以为,此请于国于民都乃天赐良机!此乃上苍警示,乃我大唐当与突厥结盟的信号。若天皇能答允突厥可汗之请,促成此婚,可使我大唐勇士不再流血牺牲,使我边陲百姓不再经历家毁人亡的无妄惨剧!”

        年近八十高龄的’黄门侍郎’高智周分外喜悦,如同讨论自家子孙的婚事。因他情绪激动加之年事已高,说完之后习惯性的急喘二三,复能平静。我忿忿不平的睨着那白胡子老头,心话我当年在你的课上没怎么调皮捣蛋扰乱秩序啊,凭什么现在要对我’痛下杀手’。蓦的记起他还兼着’太子左庶子’,是实打实的东宫幕僚一把手,李贤的左膀右臂,再观在场余众多颔首表示附议高智周,吓的我心脏狂跳,咬牙暗骂李贤,倘若他真敢对我玩什么阴谋诡计,那我也只有铤而走险一条路可走。

        “天皇,臣有谏,绝不可将公主许嫁突厥!突厥士庶不通王化,不遵信义之道,那群漠北蛮夷向来反复无常,往往在天皇饶恕他们的罪过、停止对他们用兵之后,他们复引兵来犯,不改其吮血劘牙的本性,残杀我边陲士民,令天皇为之忧患。臣记得,不过半月之前,突厥骑兵攻掠妫州,杀我百姓千余,掠财物、牲畜无数,甚至火烧县衙公舍,公然蔑视天皇龙颜,呵,难道突厥可汗竟是以此残暴行径彰显其国请婚的至诚之心?臣斗胆,敢问天皇,这封请婚国书,究竟是谦逊友善的盟约,亦或冒顿献于吕后的莫大侮辱?!臣还记得,正是在这座宣政殿,天皇曾召侍臣商讨应对吐蕃之策,郭侍郎谏’严设守备,重聚民力,不宜深入击敌’,臣深以为然,而此时面对突厥,面对他们昭然若揭的狼子野心,我们却要鼓吹奏乐、主动将公主送入敌营?!高相谏言有诸多不妥之处,在下恳请高相能再三斟酌!”

        ’殿中侍御史’陆元方慷慨激昂,正气满满,一番话有理有据,立即扭转局面,收获不少赞同。看到希望,我喜出望外,秒变星星眼,忽想起他是我曾经同窗陆景初的父亲。瞥一眼那岁数只及自己一半的晚辈,高智周略显不忿,立即为自己辩解。

        “侍御史此言差矣,这正是某再三斟酌过后的谏言!和亲,为中华与番邦之间消弭战火最有效最迅速的策略,古而有之,如何今日太平公主不可出降突厥?!需知,一旦我大唐与突厥互为姻亲,结为甥舅之国,他们岂会撕破脸面再行豺狼不义之事?更何况,天皇,臣窃以为,公主乃上国帝女,她深明大义,为永固大唐江山,为万千边陲士民,必不惜一己之身!”

        我直翻白眼,高老先生,您实在是高看我啦,我真真没那么高尚无私!!!小女子一向贪图繁华富贵,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哟。

        见高智周强行给我’定性’,陆元方微是不屑,继续发难:“高相之言,呵,初闻似有几分道理,然在下鲁钝,愿再向高相请教一二。昔太宗女文成公主奉旨和亲,携玉器珍玩、丝绸绫罗、芜菁种子、文籍药书等无可计数的妆奁千里迢迢入蕃,凡三十七载春秋。若依高相先前所言,大唐与吐蕃乃舅婿之国,且自永徽元年松赞干布赞普过世,文成公主寡居,迄今未返大唐,两国理应和平共处,互不为敌。然而,二十年啊,蕃人灭吐谷浑,与我为邻,不断借机生事,实乃西南大患!另,陆某深信,诸公必不敢忘,九月,蕃人败我王师,蕃将论钦陵生擒刘大将军,未卜生死!我辈尚有奇耻待雪!!高相,吐蕃与突厥均属下邦,蕃人无信无义,难道高相竟相信漠北蛮夷诚实可信?!嗯?!”

        “这。。。松赞干布赞普在世时对文成公主甚为礼遇,其后。。。其后。。。因公主本宗室女,故而蕃人不以公主为尊,发兵行事均未顾及公主本意。可太平公主乃二圣爱女,她若降于突厥,突厥必不敢怠慢丝毫。”。高智周本就理亏,任他入仕数十年见惯大场面,此刻也想不出精准有效的反驳之辞,好不尴尬,额间竟急出一片冷汗,却不敢以官袍擦拭,恐惹御史弹劾失仪。

        陆元方唇角微扬,乘胜追击:“高相未免强词夺理,甚至不敬太宗!高相道文成公主不比太平公主尊贵,可是欲令太宗神灵不安?!万乘天子,一言九鼎,纵然文成公主本出自宗室,但太宗御封其为皇室公主,她与天皇便为手足,身份贵于太平公主!文成公主和亲吐蕃,她代表大唐,代表太宗及天皇尊颜,而蕃人并非不懂,他们是明知故犯!!呵,难道还需天皇遣使向蕃人宣讲何为舅婿之国?教导他们何为姻亲互助?文成公主之事便在眼前,我们用女子和金玉谷物换来一个强大敌邻,此乃国耻,明知是错,难道我们还要再将太平公主下嫁突厥?!噢,莫非高相以为阿史那家的那位王子能永生不死,与太平公主永为伉俪,便可保突厥不再犯我边陲?!陆某亦为人父,父母爱子之心,陆某深有感触,而二圣对幼女之爱,必千万倍于陆某!天皇,臣虽死亦谏,若将公主降于突厥,实于国无益,只会让我们再一次痛心的欣赏突厥人的反复无常!公主本豆蔻娇女,她若大度无私,为国和亲,将会使我大唐四方健儿从此再无颜色!”

        陆元方说着便跪倒在地,面向李治叩首请求,希望自己的建议能受到重视。不畏前辈上官的颜面,态度坚韧不屈有气节,他才是真正的深明大义,足令我由衷倾佩。当然啦,陆元方可看不到对他一脸’痴情’的我。此一刻,我正混迹人群,人人都以为我只是一个普通内侍。

        旭轮与刘丽娘成婚之夜,阿史那伏念曾在太液池边扬言请突厥可汗向李治递交国书,迎我入突厥。大概是夏末,听李显说他已动身返回漠北。一晃数月已过,昨日,他派人先行将突厥国书呈至李治龙案。消息不亚于一枚重弹,震的大唐朝堂有那么一点点乱。众臣无不意外却更是不解兼嘲弄,纷说这突厥王子到底中了哪门子邪,昏心迷窍的挑战二圣底线,妄图娶走二圣的心尖尖。但是,突厥人善骑射,不定时出兵掠边,确是北地大患,对他们的国书,不可视而不见,甚至一丝一毫的轻视都有可能引起他们疯狂残暴的报复。芷汀等人闻讯,几乎嚎哭着向我报信,个个面如死灰。想也知道,我若和亲突厥,她们必然随行。一听将要廷议,居然把我的前途命运交给一堆根本不会在乎我是否幸福安危的男人,我如何还能安坐一秒?遂更换衣衫,冒险溜进宣政殿,决定掌握自己的未来。

        李治请陆元方起身,无不赞许道:“陆卿言之有理!对待突厥,我们已然容忍无数,但他们确如你所言,反复无常,奸诈残忍,且贪得无厌。杀我子民,求我爱女,朕非吕后,焉能容蛮夷如此侮辱?!若两国如常邦交,朕答允,若他们坚持求尚太平公主,朕绝不允!如若因此交恶,甚至爆发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朕坚信,卿等定愿为朕、为大唐尊严,也为了公主而众志成城,抵御外侮!”

        众臣随即大表忠心,恨不能当场便找来几个突厥人大砍大杀。高智周知自己站错立场,竟与李治意见相左,紧张过度,别说不敢说话,就连脸色也。。。嘿嘿,反正少说也让老爷子减寿一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