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七六、狼烟起江陵 (1 / 3)
陈庆的回归是我翘首以待的。然而他回来的方式却出乎所有人意料——他是带伤回来的,连带着跟他一起出去的三条船,也只带伤回来了两条。这很明显是打了败仗。
我大吃一惊之余,赶忙叫人维修战船、诊治伤兵,让陈庆和跟他一块出去的水军军侯前来向我和主要将官汇报详细情况。陈庆本人只受了轻伤,问题不大。那个军侯倒是伤得不轻,被箭射穿了肩膀,整个胳膊都抬不起来。我在心怀恻隐的同时,也庆幸陈庆没有再次遭受重创。之前攻打江陵时他受伤之重,要不是有星寰在,真的很难恢复到现在这样的程度。
据他们两人说,他们沿着长江进入沔水,一路上小心谨慎以最快的速度赶路,终于顺利将邓芝一行人送到襄阳,移交给襄阳守将曹泰。把这些人从襄阳押送到宛城交给夏侯尚的任务,就由曹泰接手。陈庆他们休息了一天,补充了物资,便立刻启程返航。起初也很顺利,变故发生在进入长江之后,他们突然遭到几艘东吴战船的攻击。起初他们还想坚持声称自己是民间船只,不想发生正面冲突,但对方根本不听他们解释,逼不得已,他们只好奋力抗击。事出突然,加上对方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战船的规模上都甩他们一大截,一番激烈奋战的结果,以牺牲一条船和船上几乎所有的士兵为代价,其余两条船才带伤脱离战场,逃了出来。万幸的是江面上突然起了雾,风向也对他们有利,东吴战船总算没再紧追不舍。
我听完之后忧心忡忡。陈庆他们把邓芝顺利送到襄阳,任务确实完成了,然而回程时遇到袭击却又让人揪心。东吴战船既然出现在长江和沔水的交汇之处,很难说是不是事先得到情报、在那里守株待兔。即便没有那么糟糕,他们的出现本身也很说明问题。东吴出兵江陵,或许是铁板钉钉的既成事实,只等战鼓擂响的那一刻。
我没把自己的担忧完全表露出来,只说让众人继续加强城内的戒备、加快战备和造船的进度。别的我也没法多说什么了。所有的迹象都在表明,一场大战距离江陵越来越近,我已经不需要再去说服什么人相信我的预测。
但陈庆在回到县衙后堂之后,却单独告诉我说,曹泰要他秘密带了口信给我,内容有两个。一是他妹妹曹洇生了一个儿子,这是喜事。另外一个不是什么好消息,曹泰说报喜的家书在最后提到,曹丕目前身体状况欠佳,据说郭皇后派人四处寻访天下名医,好像病情不轻,导致朝会也断断续续的不是很正常。陈庆说曹泰把这事私底下告诉我的用意,是想告诉我一声,叫我心里有个准备。邓芝等人即便顺利送到洛阳,朝廷也不见得有精力处理这件事,对于江陵前线的军情同样如此。必要的时候,还得要自己拿主意。
我颇为感激曹泰的好意,同时也真心为曹洇感到高兴。她和张灿的儿子出生,两人的婚姻步入稳定。尽管张灿此刻还在镇守夷道城,日后总会夫妻团聚,以张灿的为人一定会好好对待她。做了母亲的曹洇,应该也会更加积极地面对今后的人生道路,彻底将我这个故人放下。我衷心希望如此。
曹泰没提关于曹叡的只言片语。不知是他收到的家书中完全没写,还是他觉得没有特别需要告诉我的内容。我自己的家书也是,夏侯霸不知是不是有意而为,完全不提关于曹叡的任何消息,即便我主动询问他也装没看见。看来夏侯霸的内心还是没有完全接受这件事。尽管嘴上不说,却不愿意主动提及。
曹丕病倒的消息颇令我感到意外。去年,黄初五年的年初,曹丕还曾御驾亲征广陵,与东吴隔江对峙。曹丕的目的并非与东吴交战,而是顺势整顿后臧霸时代的青州军界,调整了一大批青州将领。这件事我没有亲身参与,所知不祥。青州的人我也都不认识,因而没什么感觉。想不到去年还好好的曹丕,今年一开年竟然病倒了。
不过我最挂念的还是曹叡。与我已知的历史进程不同,现在的曹叡是大魏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了,然而他却有一个历史上没有的、由郭皇后所生的弟弟曹晟。不知道这个不满一周岁的婴儿会不会成为挡在他与皇位之间最大的障碍。不知道洛阳的皇宫中因为曹丕的病倒会发生怎样的明争暗斗。我是觉得只要曹丕头脑正常,就不会在幼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闹腾着换太子。但谁知道呢?曹叡能够被立为太子,完全是因为上一次疫病,曹丕面临生死关头,不得已而立储。这一次要是病情严重了,他会不会动这种心思,真的无法预料!
身在江陵,我有心无力,何况很快,我连胡思乱想的心力也没有了。三天后的清晨,三月初十早上,我正在吃饭,传令兵急三火四地奔了进来,大声通报说:“东吴战船在城外邀战!蔡将军请中郎将马上过去!”
我撂下饭碗站起身来,吩咐亲兵立刻跟我到城门去。马蹄声在清晨的街道上格外响亮清澈,声声蹄铁撞击青石板的声音让我的神经逐渐紧绷。该来的终究是要来!等我赶到城东水门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刚才听到消息时的紧张感已经荡然无存。我从容地跳下马背,快步走上城头。已经先我一步赶到的蔡平、沈钟、马元等人纷纷向我行礼。
“什么时候的事?”我一边放眼向城外望去一边询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