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三六、三军集结 (2 / 2)
“……夷道城目前孤悬在吴军的防线之外,只是仗着兵力充裕、指挥得当,与西蜀军队形成对峙姿态。夷道并非决胜之地,双方都心知肚明,江陵这边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我已派出骑兵护送使者进入江陵,宣布陛下的旨意,以援军的身份要求朱然打开城门迎接我等入城。使者尚未返回,未知江东回应如何。若他们遵从,自然是最好不过。”
众将一阵窃窃私语,显然是不太信得过这个计划。曹仁身边一个年长的文官捋了一把胡子,开口道:“遣使入城一事虽是我的主意,陛下也是赞成的,还特意为此颁下诏书。不管怎么说,吴王孙权都是陛下所封,江东现在在名义上已经归顺朝廷,逆贼只有西蜀刘备一家而已。朝廷出兵协助吴王抗拒贼寇,援军千里驰援,要求江东开城迎接是合乎情理的。——只是他们却一定不会遵从。”
说话这人是侍中辛毗,五十多岁,跟在曹丕身边很多年了,是颇受信赖的老臣。这次南征,曹丕让他以军师的身份随军出征,和散骑常侍蒋济一起组成智囊团。辛毗这样一说,将领们纷纷点头。文聘接道:“孙权虽然上表称臣,实在有不臣之心。去岁冬,立了长子孙登为太子,却拒绝将太子送入洛阳为质。”
“是啊!孙权盘踞江东已久,这次若不是刘备大军压境,只怕也不会称臣归顺。咱们在这个时候前来支援他,帮他赶走了刘备,孙权却不肯让我们入城,岂不是被他白捡了便宜?”夏侯尚道。
张郃注视着辛毗道:“因而侍中大人此举,其实只是礼数。若江陵守将拒绝了我军的正当要求,我等便有了攻城的理由?”
辛毗微微一笑:“刘备兵临城下,我等本就有攻城的理由。”
“既然如此,何不索性等刘备攻下江陵,我们再趁他立足不稳,一举攻下?”有人提议。
辛毗和蒋济相视一笑,后者答道:“可惜玄德公还不够争气,不曾给我们这个机会。”
众将都笑起来,场面一时显得有几分轻松。张郃道:“刘备素善用兵,此番东征虽显急躁,却也不可小觑。原本吴蜀对峙,我军目前表面上与东吴立场一致,弄得不好却可能两面受敌,我以为不可大意。若一时半刻拿不下江陵,不妨先破已落入蜀军之手的夷陵,一举切入蜀军侧面。大将军以为如何?”
曹仁微微点头,颇有几分赞同:“夷陵是长江要冲,东吴门户。如今他们丢掉了这道门户,才会在江陵陷入被动局面。夷陵因为在刘备的战线之后,守备不严。若我军设法偷袭,打开局面,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他边说边看向两位智囊。蒋济思索片刻,缓缓道:“夷陵位置确实重要,若能攻克,便可将蜀军从中间切开。但要偷袭,却不易得手。我军若要派遣适当兵力,穿过蜀军防线去进攻夷陵,很难做到不惊动蜀军……”
“不过张将军的提议值得考虑。大将军可以多派斥候,加紧刺探。若有机会,并非不可图谋。”辛毗道。
这样一来虽然暂时否定了张郃的建议,但也留下了备选的余地。曹仁欣然接受,又将话题转了回来,道:“若要攻江陵,先下百里洲。据斥候探听的消息,吴军驻防百里洲的是孙盛,蜀汉的水军则由黄权统领。双方在百里洲争夺激烈,一月之内交战数次,难分胜负,双方都难免损兵折将。征南将军以为我军眼下,是否能有机会?”
征南将军夏侯尚是负责水军的,文聘是他的辅佐。夏侯尚行礼答道:“我军军威虽盛,终究不及南人惯于水战。若要同时对抗吴、蜀,恐怕不敌。若单独对战一方,或有把握。”
曹仁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事情的关键,终究在于一个“时机”。如何能够避免同时与吴、蜀两家动手,该在什么时候加入战局最为有利。眼下这个局面,确实不太好说。我坐在末席,自始至终一言不发。看看虽然坐在曹仁身边,但同样毫无发言权的曹叡。我知道,我们两个人若想在这场战役中有所收获,除了多动脑筋,恐怕也需要一些运气。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