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朝鲜 (1 / 4)
公元前11世纪,中国商周二朝交替之时,商国重臣箕子被周武王封于朝鲜北部。建立存续九百二**的“箕氏侯国”。公元前194年,燕国人卫国宗室后裔卫满推翻箕子朝鲜自立。公元前107年,卫满朝鲜被汉武帝所灭,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汉末,玄菟郡豪强朱蒙于高句骊县叛汉自立,称高句骊国。而南部有着马韩,辰韩、弁韩之称的三韩部落演变为百济、新罗二国。其中,百济为东汉末年扶余贵族南下,占领半岛西南部原马韩地区而立国。新罗为辰韩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干创建,后禅让给日本人出身的昔脱解王及其后裔而立国。公元660年,背反中原王朝的百济国为大唐所灭。
公元668年,大唐出兵荡平高句骊,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三韩北部叛乱就此溃灭。大同江以南新罗国在大唐册封下成为朝鲜南部统治者。公元935年,新罗被崛起的王氏高丽政权所灭。公元1259年,高丽被元朝扫平,遂为蒙元之藩属国。
史记:“朝鲜,箕子所封国也。汉以前曰朝鲜。始为燕人卫满所据,汉武帝平之,置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汉末,有扶余人高氏据其地,改国号曰高丽,又曰高句丽,居平壤,即乐浪也。已,为唐所破,东徙。后唐时,王建代高氏,兼并新罗、百济地,徙居松岳,曰东京,而以平壤为西京。其国北邻契丹,西则女直,南曰日本,元至元中,西京内属,置东宁路总管府,尽慈岭为界。《明史》列传第二百八·朝鲜)
元朝覆灭后,高丽于公元1356年复国,但内乱纷争不断,最终大将李成桂废除高丽王辛隅。(“禑欲寇辽东,使都军相崔莹、李成桂缮兵西京。成桂以粮不继退师。王怒,杀成桂之子。成桂还兵攻破王城,囚王及莹”。)
李成桂将高丽颠覆后,于1392年建立李氏朝鲜政权,奉明朝为宗主国,向大明称臣纳贡。(“贡金百斤、银萬两、姝丽百、良马千、丝绵萬”。)
明太祖朱元璋从李成桂送来“朝鲜”与“和宁”两个国名中,取“朝日鲜明”寓意之“朝鲜”为其国号,被朝鲜称为御赐国名“大造之恩”。
李氏朝鲜立国不久,即与日本爆发了武装冲突,当时朝鲜沿海部分地区各郡县时常会遭受到日本倭寇的攻袭抢掠。
1419年5月初,盘踞在日本对马岛上的早田左衛門等部倭寇劫掠了朝鲜忠清与黄海两道沿海城邑。(“賊舩三十二艘奪我兵船七艘焚之,我軍死者太半城幾陷,賊摽掠城外民家,殺掠軍士幾三百餘”。李朝《世宗實録》)。
当时的朝鲜太上王太宗李芳远决定举兵出征日本对马岛,朝鲜与日本的战争爆发了,朝鲜方面称这场战争为“已亥东征”或“己亥征倭役”,而日本方面则以天皇的年号称之为“应永外寇”。
1419年6月9日,李芳远下令长川君李从茂为三军都体察使,領议政柳廷显为三军都统使,左议政崔润德为都节制使,率领庆尚、全罗、忠清三道将士一万七千名,兵船二百二十七艘,准备趁对马岛倭寇主力正在骚扰明朝之机征伐对马,这是朝鲜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对日本的主动进攻。
巧合的是,当时倭寇主力并没有屯驻在对马岛,他们的主要劫掠目标是大明辽东沿海一带的郡邑。在朝鲜大举征讨对马岛之时,早田等部倭寇正在对辽东旅顺望海埚地区发起了进攻,却遭到明朝北镇边军歼灭性的打击。
公元1419年6月15日,明朝辽东总兵刘江以都指挥使徐刚、百户姜隆等部三千七百兵马将登陆的二千倭寇合围,水陆并进,予以聚歼,斩首千余级,生俘一百三十余人。“望海埚大捷”,让北犯辽东的倭寇主力损失殆尽,使得倭寇三百余年不敢再犯北部海疆,刘江因功受封广宁伯,增俸禄一千二百石。
史载:“刘江,永乐十二年充辽镇总兵官。倭数寇海上,北抵辽,南讫浙、闽,濒海郡邑多被害。江度形势,请于金线岛西北望海埚筑城堡,设烽堠,严兵以待。十七年六月,瞭者言东南海岛中举火。江急引兵赴埚上。倭三十余舟至,泊马雄岛,登岸奔望海埚。江依山设伏,别遣将断其归路,以步卒迎战,佯却。贼入伏中,砲举伏起,自辰至酉,大破贼。贼走樱桃园空堡中,江开西壁纵之走。复分两路夹击,尽覆之,斩首千余级,生擒百三十人。自是倭大创,不敢复入辽东。诏封广宁伯,禄千二百石”。(《明史》列传·卷四十三)
1419年6月19日,朝鲜军队巨济岛出发,于次日在对马岛浅茅湾尾崎浦(豆知浦)开始登陆。岸上留守的少数倭寇将朝鲜先遣军当成是己方劫掠返航的船队加以迎接,未及抵抗旋及溃散。登陆的朝军随即向对马岛内陆进发,沿途烧毁一千九百三十九户岛民的房屋,杀死倭寇及岛民一百一十四名,生擒二十一人,掠夺船只一百二十九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