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四百前的亚洲 (4 / 5)
东瀛之士自盛唐之后对中国由仰慕转为轻视的原因,在护国英雄岳飞(女真族から国を救った中国史最大の英雄。)被南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之时就已显露端倪。
后世的日本人认为岳飞被害将导致一个民族正义的泯灭,是对人性良知的颠覆。在岳飞北伐接连大胜的态势下,金国军队几近土崩瓦解,宋朝当以岳飞为统帅、辅以韩世忠等悍将(宋代の名将で、体の丈夫な力士で、萬敵と呼ばれる武将です。)统御大军开疆扩土,那将开启一个比后来蒙古帝国还要辉煌的时代。却断送于善于内斗,私欲无度的政体怪圈。
中国自祖龙始皇帝统一华夏后,问鼎中原的历代王朝均将卫鞅所著《商君书》作为君王的治国之术,但是,到了“杯酒释兵权”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所开创的赵宋王朝。在“慎武重文”的国策下,却将“耕战兵守”诸策逐渐摒弃,反将“驭民之术”发挥的淋漓尽致。至此,宋朝君王权贵将国人自私至抹灭人性,大私到丧心病狂的劣根性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些身居高位私欲熏天的蛀虫们总是不惜一切代价,为个人利益而损害民众的利益。从而导致宋代虽然在经济军事技术等综合体量都强于对手情况下,常常出现被落后的蛮族凌辱践踏的局面。
岳飞被害使东瀛人士对宋王朝统治者嗤之以鼻,但对岳飞本人却推崇备至。将其誉为游牧民族将领无法逾越的高山,(遊牧民族の将校には越えられない高山があり、山崩れは国家の危機にある。)
尚武的日本人对岳飞这位文武双全,且在中国正史上少数有武功记载的名将极为仰慕。
黄元振所编撰的《百氏昭忠录》中,有着岳飞斗将交锋中擒获女真千夫长拓跋耶乌;刀劈敌将自颅顶至腰胯斩成两半的战斗记录,自此,日本大众将岳飞作为忠臣义士之鉴,大加效仿。对其“武臣不惜死,文臣不爱钱,国家太平矣”之言顶礼膜拜。
而另一起让日本人产生鄙视并警惕的事件,是宋末蒲寿庚“叛宋仕元”的恶行。蒲寿庚本系*****人,世代历受宋廷恩惠,终至高官厚禄(从二品闽粤招抚使泉州市舶使),富可敌国。(据史料记载,蒲寿庚女婿巴林人佛莲仅窖藏珍珠一项就达一百三十石,宋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但是,就是这个掌控南宋海上贸易并拥有大量外籍海上佣兵的南宋异族高官蒲寿庚,却在南宋危亡时刻忤逆叛乱。
公元1276年,宋元革鼎之际,南宋端宗赵昰以及卫王赵昺在枢密副使张世杰与左丞相陆秀夫的护卫下,自临安南撤福建泉州,欲作都于泉州,继续抵抗蒙元南侵。但驻守泉州的蒲寿庚却不仅禁止宋帝入城,更将泉州内南宋仅存的两淮精兵及赵宋宗族屠杀殆尽。(“闭城三日,尽杀淮军、宗子之在城者数万人”。)
蒲寿庚降元注定了南宋的灭亡,蒙元骑兵虽纵横无敌,但海战非其所长,蒲寿庚举城降元,不仅使南宋失去重要的财政支柱,更为蒙元提供了一直精悍的海上作战力量。在随后的崖山海战中,蒲寿庚的海上佣兵与蒙元军队一起摧毁了南宋王朝的最后抵抗。(张世杰与陆秀夫皆死,只有陆秀夫嫡子陆自立逃至爪哇建立“顺塔国”,其后人至元灭明兴方始归国。)
南宋灭亡后,蒙元封赏蒲寿庚为福建行省中书左丞,镇国将军。但蒲氏家族半个多世纪后就发生了灭族厄运。
元末群雄并起,公元1366年,蒲氏后人那兀纳叛元,图谋建立***“伊思法杭国”。最终,被曾击败过陈友谅与朱元璋的福建枭雄陈友定出兵灭族。(“发蒲贼诸冢,伊橚悉令具五刑而诛之,弃其尸于猪槽,报在宋行弑逆也”。)
蒲寿庚“导元倾宋”的行为极其恶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特令将蒲氏举族打入贱籍,世代不得入仕。(“洪武七年,高皇帝大赦天下,圣旨: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