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春分 1637-1638 (1 / 11)
一大难临头各自飞
山塘河边的这所建筑,是一栋两层的飞檐粉墙黛瓦房,面河的房楼左侧,是和房楼一样面积大小的露天庭院,庭院里假山叠嶂、亭台流水、松竹梅萦绕、还有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相伴。房楼外是舒云河飘的美景,门内则是别有洞天的雅致小景。
陈慕雪和董白在这临水而息、面河而憩的世外桃源里,品茶写诗,抚琴赏花,日子过得倒也舒适雅致。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下子董白就15岁了,本来女子到了15岁这个及笄之时,父母便要给其字号许其婚。
陈慕雪知道,虽然董白乖巧懂事,但是父爱骤失,未来无父为他撑腰做主,心底就隐隐地痛惜着,所以她给董白取了字:小宛。哀婉、惋惜之意。
她和董逸辰最喜欢诗仙李白,九百多首熠熠生辉的诗句常常浸润着董家,李白的号为“青莲居士”,而“青莲”,是一种青色莲花,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陈慕雪希望,董白能像性格品质高尚的君子一样,做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
至于许其婚,陈慕雪还在踌躇之时,外面的世界却发生了变化:国内山西、河南遭受连年的旱灾、虫灾,饥荒尤为厉害,农民军四起;宁夏兵饷无措,发生兵变,饥兵群起;后金国大清称帝,清兵寇入京畿,边关困守,为加强防御,培筑京城,城民生活困苦;两淮盐课又逐年递增,这些每一项都让百姓叫苦连连,天下陷入纷乱之中。
崇祯10年时(1637年3月初,农民军张献忠率军自潜山出,连破太湖、蕲州(今蕲春南)、黄州(今黄冈)等地。3月底,献忠率军与明军大战于太湖之鄷家店。献忠以数万兵围明军数重,又遣将统军阻击史可法等援军。苏州3月,阴雨绵延,农民军就像雨雾般从四面进攻,一时间使数少的明军损兵减将,四十多领军明将-潘可大等被占,明军大败。献忠率军乘胜东取含山(今安徽马鞍山市内)、六合(今南京市内)、和州(今常州市内)等地。
不论是沿长江水路还是路路直下,战事都呈逼近姑苏城之势,姑苏城民人心惶惶。好些有钱人家举家东往南下地逃避,离陈慕雪和小宛住的山塘街不远的阊门码头仍是人头攒动,但却由昔日的商贾通市变成了逃离姑苏的一个活跃的开口,平江街上好几户百年老店,也纷纷关门避世。
陈慕雪虽然住在幽处,但此时实办生活的婢女家奴与市衔接,看到或听到些许风吹草动,免不了都担惊受怕,频频知会陈慕雪。陈慕雪想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学着其他店铺,先结业,收回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陈慕雪让绣庄伙计核实账面,谁知伙计一算,没盈余不说,居然还欠下外头上千两银子的帐。陈慕雪请来伙计当面问清楚:
“少奶奶,少爷风风光光的葬礼用费不少您是知道的,彼时盖这所房子布置细软也用去一大部分,加上这些年朝廷收取各种名目的税饷,摊到我们这,交出去的是一年比一年多,一月比一月多。现在这账面仍有一千四百多两不假,但现在一结业,绣娘15名,每月按工时记,加上在绣庄餐食开销,就划去三百五十两。额外临请的绣娘,按件记这些个细致绣件,就二百两了。还有我们这些打点绣庄的伙计、家奴、婢女,合共一百两,还没跟少奶奶多要一文……绫罗绸缎、丝线这些刺绣底布上月又花去三百多两,用具和绷具就没折算费用了。还有轿夫马夫船夫运货,零零散散也耗百两啊。还没算大家本月的工钱!”
伙计叽里呱啦不停歇说着,手上算盘吧嗒吧嗒地敲。末了,叹了一口,瞅了眼陈慕雪又接着说:“少奶奶,这月接到两笔大西洋单,有一单光要我们的招牌绣画就要了五十件,另一单也要四十件,各收了客户二百的定金。还有一批内单客户绣衣裙啊香囊啊要货也多,定金也收了百两,定金都核到账面上。按往时,底布丝线跟丝绸庄要了货,下月才结付,这好底货就赊了近四百两了。”
陈慕雪越听心里越沉,一盘子大买卖,最后落得个倒欠,想细细斟酌,但每一项都似乎在理,这些年她都信赖伙计,却总觉得赊货定金这里总有些蹊跷。伙计好像早有准备,订单赊单都亮得齐齐整整,这下合乎一算,就算把老宅子整个抵去,都还不上这欠款,白慕雪又气又急又哀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