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惊蛰 1624-1636 (1 / 12)
一爱很短暂遗忘长
1624年2月10日下午4时左右,那场让人畏惧的地震就挑在扬州、南京等地发生,城墙城铺多处倒卸,城民伤亡不少,接连的姑苏城自然被连带波及。姑苏城像被绊了一跤的儒生,顿感生疼,但他立即站起来,拍了拍灰,又跄步迎着阳光走去。
董逸辰和陈慕雪遭此经历,对这来之不易的孩儿,自然十分珍爱,恩爱的两口子,给他们的爱情结晶取了名字—董白,这也算得上陈慕雪敬仰诗仙李白的缘故。
董白在和睦双亲的悉心养育下渐渐成长,出落得模样俊秀,常常一身上粉下绿齐腰襦裙,油黑的发丝梳成双丫髻,额上垂着薄短的刘海,白嫩的脸上一双水灵的眼睛分外娇俏,小鼻子小嘴,两靥巧笑时,银铃般的笑声让董府的每个人心生欢喜。
陈慕雪自小离娘,由父亲养大,父亲是秀才,可惜到老都没有中举,只能在老家嘉兴海盐县澉浦镇的一所师塾教书养家,日子过得颇为清贫,父亲把他的爱和学问倾其所有的教给了白慕雪,等到父亲把他许配给董逸辰后,很快便撒手人寰了。陈慕雪恩念父亲,把父亲对她的一切关爱延续给董白,董白除了缠足时有些扭闹不依母亲外,平日诗文熟读,琴棋两至,《闺阁女四书集注》、针线女红等也渐学不辍,知书达礼,白慕雪甚觉安慰。
“娘,疼…..疼……”
“孩儿,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每当缠足时,董白娇娇滴滴的告苦,做娘的怎会不心疼,自打董白6岁起脚初成型,陈慕雪便让董白拜了小脚娘,之后缠足,从缠紧、缠尖到裹瘦、裹弯,操心了多少个几无中断的日子。机灵活泼的董白,好几次偷偷剪开缠好的裹布,陈慕雪又气又急,面对哭喊闪躲不肯缠裹的董白,只好让几名婢女同时抓紧稳住她,狠下心重新裹了一个比前次还紧的足包,还得苦口婆心的教导她,一双尖端微翘,脚身肥的三寸金莲,是嫁入好人家的基本条件,要是能缠到“瘦、小、尖、弯、香、软、正”,那就完美了。
陈慕雪是爹爹拉扯大的,虽然诗文经书一样不落,但是没娘在身边照顾,等到懂事时,脚已经长长,再裹也只能算“铁莲”,条件这般,与达官贵人家何来缘份,好在董家算一富商,当时商人地位渐渐提升,陈慕雪嫁来也不算命苦,但是面对自己女儿的未来,她希望她能过上比自己好的生活。
虽然裹着脚,脚内热辣难受,夜不能寐;解开裹布、撕开紧粘脚皮的裹布让皮肤异常难受,坐卧难安。但董白听懂娘的教诲,不敢傲扭,终究向娘妥协。
董逸辰宠女儿也不输陈慕雪,虽然绣庄生意繁忙,董逸辰仍旧会注重女儿诗画的培养,再说绣庄就是一个天然的诗画天地,而东厢绣娘们常常在进行刺绣制作,董白耳濡目染地学习着这美好的一切。
姑苏临近京杭运河,河道交通发达,还有水路通达海岸,全国南北及海外贸易繁荣无比,丝绸、酒肉、蔬果、烟草、瓷器、家私,欧洲的西洋钟、美洲的烟草像繁星一般闪烁在姑苏城的交通脉道里,而绣庄的绣画作品也通过此脉道风靡各地不衰,所以绣娘们手头上活计总是不断。
刺绣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刺绣也是一种静美的纯手工活,董白常常静静地看着绣娘们绣画,有些绣娘坐在三角凳上,三四成群地围着一副大大的绷架,手里拿着针线,对着绷框里绷紧的同一张丝质(绫、罗、绸、缎)底布,或按所绣内容,或按底布位置,分开有序地绣画着,有的手里拿个画作和绣画进行模对;有的把绷框架在两桌之间,绣娘围着绣布一手布上一手布下穿针引线地绣着。她们用不同的针法,例如直绣、盘针、套针、擞和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绣出不同的线条,绣出的珍禽异兽,栩栩如生;绣出的花卉,尽态尽妍;绣出的人像和风景,极具特色,好的作品需要好几位绣娘一起合作多时才能问世,董白不时也会向绣娘学习绣法。
董白12岁时,董逸辰应归隐田园的城北王侍郎之邀,到拙政园参观,期时王侍郎到董家绣庄进购过几副刺绣佳作,作新居布置之用,王侍郎喜绘山水,跟董逸辰聊的投契,便邀董一家至新居参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