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条防线的使命(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一条防线的使命(1)
        前面几章花大力气叙述了皇太极率领清军绕过关宁锦防线奇袭大明京师,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惊出一身冷汗,许多人以此认为关宁锦防线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是东方的马奇诺防线。不过,与后世的马奇诺防线几乎一致的贬评相比,关宁锦防线作用的问题却一直争论到了现在,大量鄙夷者有之,不吝盛赞者也有之,争争吵吵三四百年了,这关宁锦防线到底该如何评价呢?蓑笠翁认为,咱们先不急着评价它,咱们先看一看关宁锦防线的前世今生再做进一步探讨吧。

        前面讲过关宁锦的大概地理位置,因十分重要,这里再复述一遍(蓑笠翁绝对不是为了偷懒赚稿费,绝对不是!):皇太极之父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在辽东起兵,多年冲杀,经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基本控制了原明朝关(山海关)宁(宁远)锦(锦州)防线外的东北大部分土地。山海关至宁远大约110公里,宁远至锦州大概80公里,东接朝鲜,西连蒙古诸部,南部连接大明帝国中原版图的就是狭长的关宁锦防线。

        其时大明王朝通过关宁锦防线控制东北部分区域,锦州在北,宁远居中,最后面就是山海关。山海关就是大明北大门,宁锦防线就是北大门的通道。你要闯进大明家里必须敲开山海关,你想敲开山海关必须经过宁锦防线。

        那这条防线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我们来先看一下明朝后期东北地区边防历史。

        第一个要提到的人叫李成梁。李成梁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杀了努尔哈赤的爷爷跟老爸,还把努尔哈赤当仆役一样对待。

        李成梁1526年生于铁岭,有大将才,在明朝后期朝政腐败,边备废弛的情况下,镇守辽东30年,先是对付蒙古诸部,后又弹压女真叛乱,开疆拓土,立有大功。李成梁修筑宽甸六堡,六堡位于鸭绿江以西今丹东境内,一堡经管一段辽东长城,紧邻朝鲜,毗连建州女真,是防御女真的前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六堡成后,李成梁又在此开市,和少数民族做生意。这样做,首先是缓和了当时明朝与少数民族的矛盾,另一方面,开市带来的可观收入也给辽东士兵带来了很大的好处。继任的辽东经略熊廷弼称之为“八百里新疆(土)”--此可以视为以“城堡”的形式开疆拓土的雏形。功高也因此招来忌恨,为言官所劾,1591年被罢官。自从李成梁离开辽东之后,十年之间更易了八位主帅,明朝辽东的边防一步步废弛,为努尔哈赤的崛起提供了客观条件。1601年,李成梁复职,年已76岁。1606年,李成不知道哪根弦“歪特了”,将万历初年时由他献议兴建,已“生聚日繁、至六万四千余家”的宽甸六堡,以“地孤悬难守”之由放弃,尽徙其民6万余户于内地。其卒于1615年,享年90岁。

        第二个要讲到的人叫杨镐。杨镐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直接丢失了辽东大片国土。

        杨镐生年不详,只记载其1629年被处死。读了《明史》中对其描述,真的气不打一处来:对阵蒙古期间就曾“偕副将李如梅出塞,失部将十人,士卒百六十余人”。1596年,日本侵略朝鲜,次年,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奉命经略援朝军务。1598年正月,明军在蔚山大败,杨镐隐瞒败讯不报,谎报军功,被罢职,《明史》如此记载的:“是役也,谋之经年,倾海内全力,合朝鲜通国之众,委弃于一旦,举朝嗟恨。镐既奔,挈贵奔趋庆州,惧贼乘袭,尽撤兵还王京,与总督玠诡以捷闻。”--大败、贪财、怕死、冒功--这人还有一点正绩没有?!然而就是这样的官员,1610年还继续起用为辽东巡抚!而且还要力荐之前自己的副将李如梅,请复用为大将,朝廷有不同意见,镐疏辨乞休“竟引去”--蓑笠翁实在想问一下,是哪个给了你杨镐如此的底气啊!1618年,后金攻破抚顺,守将王命印战死,辽东巡抚及总兵官、副总兵等俱战。朝廷吓懵了,一时乱了阵脚,竟然于1619年二月,再次委任杨镐以十万余人分四路出击后金,大败于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浑河南),损军四万余人,开原和铁岭相继失守,明廷御史杨鹤交章劾奏杨镐,因此下狱,令兵部侍郎熊廷弼代任经略。1629年,被处决。

        这第三个要讲到的人就是熊廷弼,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飞白,号芝冈。《明史》载“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缺点也是满满:“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褊浅刚愎,有触必发,盛气相加,朝士多厌恶之”--其实就是一句话:性子比较直,直到什么程度呢?曾经直接给皇帝上疏说:“疆场事,当听疆场吏自为之,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一不从,辄怫然怒哉?!”真是胆子肥啊!熊廷弼经略辽东的方针主要就是凭城固守,以防守为主。

        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在辽数年,杜馈遗,核军实,按劾将吏,不事姑息,风纪大振”,其在辽东巡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1619年,明军萨尔浒大败后,被任命为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修缮城池,守备大固,之后因党争去职,袁应泰接替了他的职位。

        1621年,后金努尔哈赤攻破辽阳,袁应泰自焚而死。朝廷着急了,想再起用熊廷弼,于是皇帝把之前参劾他的人都降职罢官,熊廷弼倒是很大度的请求皇帝不要惩罚这些人。熊廷弼再任辽东经略后提出较完整的对后金三方战略部署:其一,广宁用马步兵在河上设立壁垒,凭山川形势打击敌人,牵制敌人的全部兵力;其二,天津、登、莱各港口建置水军船队,从海路乘虚打入敌人南方的驻地,动摇他们的军心,这样敌人势必有内顾之忧,辽阳就可以收复了。其三,山海关特设经略一人,管辖一方,统一事权。

        七月,熊廷弼启程时,明熹宗特地赐给他一身麒麟服,四枚彩币,设宴于郊外,派文武大臣为他陪酒、饯行,这是少有的礼遇。又派用五千名京营选锋护送他赴任。

        有能力又被领导看中的人是很容易招来别人的忌恨的,忌恨熊廷弼的人很多,这其中就有当时的兵部尚书张鹤鸣,他不能让熊廷弼一人独享皇恩,就暗中使绊子,安插了自己的嫡系王化贞为辽东巡抚牵制熊廷弼。王化贞这个棋子可谓是尽心尽力,“经抚不和”闹得“中外皆知”。

        1621年八月乘熊廷弼联络朝鲜的时候,王化贞擅自派遣都司毛文龙袭取了镇江(今丹东)。得此胜利,王化贞更加倾向伺机主动出击,但史书记载王化贞平素不学习军事,轻言进军,好说大话,文武将吏的规劝一点也听不进去,与熊廷弼尤其抵触得厉害。广宁有十四万部队归属王化贞统领,曾上疏说:“愿请兵六万,一举荡平(辽东)”而熊廷弼镇守的山海关只有随他出征的五千将士直接归他统帅,只是有经略这么个虚名而已。

        1622年正月,王化贞发动了广宁的全部兵力,命祖大寿等出城作战。熊廷弼也只好赴援,未等多久就传来王化贞丢了广宁城的消息,在大凌河遇上了逃命的王化贞,熊廷弼微笑着道“六万众一举荡平,竟何如”(《明史》)。之后熊廷弼与其护送难民进入关内。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京城为之震惊,张鹤鸣害怕了,自请前往察看军队。同年二月,朝廷逮捕了王化贞,罢了熊廷弼的官,让他听候查考。失势的熊廷弼再次陷入党争(后面会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要搞你太简单了,更要命的是熊廷弼案还牵扯上了魏忠贤,1625年直接被迫害致死,且被“传首九边”。

        这王化贞呢原属于东林党,为了活命投奔了魏忠贤,魏忠贤趁机利用他揭露东林党“贪污辽东军饷”,一举击溃了东林党的残余力量。王化贞这边得魏忠贤袒护,暂得保命,但终归还是难逃一死,也于1632年被处死。至于那个背后一直使坏的张鹤鸣呢,1626年还家乡颍州,1635年,“流贼(张献忠)陷颍州,执鹤鸣,例悬于树,骂贼死,年八十五。”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