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宫⑴
“殿下,殿下,该早课了,快些洗漱更衣呀,刘师傅那边已然等着好些时侯了。”东宫常侍常玉奴拖着右腿,急切切却快不得的往主殿走去,“东宫多少年没有过这样的小祖宗了。”老常侍一边尽量快着拖右腿往前走,一边闲磕般絮叨:“再往上数,那得是老正德皇爷才能和当今这位小主子在顽劣上可一较高下了,这大明,那还禁得再出一个正德爷哟”说话间便到了正殿大门外,吃力的正衣跪倒,一边招呼门外几个匆匆忙忙端来铜盆胰子的宫人,一边呼唤这常年装病逃学的顽劣小祖宗。今日倒奇了怪哉,小主子既没有摔东西吵闹,也没有大声呵斥他们这些宫人,殿里静悄悄的,倒像是,倒像是里头没人一般
“不好!”老常侍猛的起身入殿,先也顾不得什么尊卑礼数,推开殿门。果然,这殿竟是内空无一人。
且不管东宫内是乱的如何,这阜成门外的流民营却是一如往日的死寂,只是今日有人施粥,这流民营才有了些微人气。“殿下,这活计您吩咐下来,奴才来做便是,您万金之躯,怎能涉此贱地啊”小常侍昆仑一边熬粥一面不停的拭汗,数九寒冬的冷天,这背衫却已湿的透了。由不得他不惶恐,大明的东宫太子不在东宫早课,却逃了出来到这鱼龙混杂的流民之地施粥,稍有闪失,便是斩了他这小常侍全族也抵不上这泼天大罪啊!
“行了,熬好你的粥便是,无需多言。”小太监垂头侍立无言,朱慈烺放下手中的粥勺,望向排的越来越长的流民队伍,大多是青壮年,按理此时正应该在自家田里收成,不过这关中大旱,千里焦土,这些原本的良户也只能逃来这顺天府讨一碗饭吃了,可是天子脚下也早已不是什么康乐盛世了,这些青壮劳力也没法光凭一膀子力气便为家人寻一碗饭吃,只能聚集在这官府默认的难民营地,靠着不时来施粥赈灾的京师富人的施舍过活。“若是这么些人投了闯贼…”这小太子天生的一对丹凤眼,加之少而多慧,从小便旁观明了宫里的腌臜,这人心丑恶更是看的明白,于是望向这些流民时更是不自觉的秀目微合,薄唇紧抿,更有种凉薄无情之态。大明传国近三百年,传到本朝有国,大明这架马车,早已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闯贼,女真建奴,天灾与瘟疫,一根根稻草不停的压倒在大明这只濒死的骆驼身上,朱慈烺只懵懂记得五岁那年,贼寇攻陷中都,掘了大明龙脉,辱了皇族先人,那个穿着满是补丁龙袍的人,亲下罪己诏,问罪于己,告罪于列祖列宗和天下黔首,可依然阻止不了天眷慢慢远离大明。早霞渐渐散去,露出笼罩在大明上空的阴霾,朱慈烺收回视线,略略稳了稳神思便坐上停在不远处的马车,吩咐几个阜成门守吏继续留着此地施粥后,便命御者驾车驶离了流民营。
“殿下,是取道回东宫还是?”
“去嘉定伯府吧,今日嘉定伯府上不是有周家班的堂会嘛,去凑凑热闹。”
“是,奴也听说嘉定伯于江南采买了不少声色双绝的歌姬回来,说是有个叫陈圆圆的,早些年间名动江左,一出《西厢记》真真是观者为之魂断…”
朱慈烺掀起车帘,拿书便对着这小常侍脑后一打,笑骂道:“倒装的好一个花丛老手,你又懂什么色艺双绝,又听的来西厢记了?安心快快驾你的车便罢了”昆仑听了便偷偷咧嘴一笑,又加紧吆喝了几声。嘉定伯府离阜成门倒是不远,说话间便到,朱慈烺刚下马车,那颇有些眼力的门子便连滚带爬的跪伏在他脚下。这门子约摸着是想给主人挣挣脸面,刚要高声通报便被太子殿下一脚踢在嘴上,倒在地上出声不得,连忙爬起来给这位惹不得的天大人物开了中门。朱慈烺刚进嘉定伯府大门,便能听见莺声燕语不绝于耳,再细细听来,尽全是些淫词浪语,虽说如今在王公贵族与士大夫中,狎妓早已不是什么丢人的丑事,反而要被赞几句名士风流,只不过堂堂国丈,在大明的伯爵府上公然聚众,白日宣淫,朱慈烺只觉得一阵恶心,便停下步子不再往中堂走去,想了一想,还是去后苑逛逛。嘉定伯府原是大族焦氏的老宅,焦氏一族诗书传家,钟鸣鼎食,宅中的景致自然是不俗,只不过落到嘉定伯周奎那么个大俗之人手里,倒真真是明珠蒙尘,暴殄天物了。
后苑最显眼的便是那高五丈有余的巨大假山,这假山的来历说起来也是一桩美谈。焦氏一族乃是洪武年间蒙古贵族内附而来,洪武爷封其东英伯爵,赐姓焦,虽是鞑子血统,可这百年来焦家却是诗书传家,每一代子弟考中进士外任为官后,都要选买一块奇石运回京师祖宅,长年累月便积成了这座巨大假山,由此焦氏一族的人才济济,可见一斑。朱慈烺慢慢沿小道绕上假山,假山顶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见中堂的戏台,台上演的应是一出《西厢记》,只不过台下众人或是调戏怀中的娼妓,或是饮酒划拳,哪有人觑见台上的唱念做打?“真真是牛嚼牡丹”朱慈烺摇头冷笑,刚要招呼昆仑上来扶自己下去,这耳边却突然清净,嬉笑声,劝酒声,呼喝声,皆没了,这偌大嘉定伯府好似突然没了人一般,针落可闻。一个女子缓缓登台,瞧着是红娘扮相,端的是人丽如花,似云出岫,莺声呖呖,六马仰秣,台下看客虽是俗的不能再俗的俗客,却也都凝神屏气,好似入迷着魔了一般,茶不饮,杯不举。那女子一颦一笑皆是曼妙非常,唱功更是妙极,唱出一个娇滴滴,脆生生的小红娘,果真当得,容辞闲雅,额秀颐丰,独冠梨园,怨不得观者为之魂断。
“殿下,这便是奴才说的那色艺双绝陈圆圆了,听说是嘉定伯爷在江南寻买来的名妓,为了这,还和田贵妃的父亲大闹了一场呢。江南士子好声色之道,给连她在内的八位娼优冠了一个什么“秦淮八艳”的名号,风头盛的紧。”
“陈圆圆…,走罢,再不回东宫,只怕你师傅要急得上吊了。”朱慈烺扶着小常侍慢慢走下假山,刚刚走出大门,这小太子却折返回门房这,对那老门子说:“与你家主人说,再过几日,将这些杂客扫了出去,节后孤要来给老太君请安,不愿看见这些俗物。”这门子显然已经长了记性,只伏在地上磕头如捣蒜,没敢再大声通报吆喝。只伏在地上,头也不敢抬。
东宫之内
常玉奴把这额头上的汗擦了又擦,连连调息几次,推开偏苑的书房门,对着讲官刘正宗陪笑到:“哎呀呀,刘师傅您瞧,殿下应是昨儿晚膳吃的凉了,傍晚又受了些风,夜里便有些神思倦怠的,今早果然就有些发热了,不过这皇祖宗定下的规矩不好改不是?故而老奴来请您的示下,这今日的早学…?”明仁宗时给皇族子弟立下的规矩,早课各自于府上研习典籍,又在东宫南边设立勤勉堂,供皇室子弟和极少数因功授爵的勋贵家子弟入学读书。每年召集五十位饱学之士入内讲学,无一不是帝国内享誉已久的饱学鸿儒,偶有大小黄门或者登科进士入内讲学,也被视为自身殊荣。一位学士便只教授一位学生,那群龙子龙孙与勋贵子弟于冲龄之岁进入勤勉堂,巳入申出,每日雷打不动的三个时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加冠封爵之前,寒暑无间,不避风雨。且勤勉堂规矩繁冗,极其严苛,入学子弟夏不持扇冬不添炭,不论身份,路遇授读师傅,务必作揖行礼,犯错轻则挨“竹罚”,重则降低应承袭之爵一级,无论何等身份,何等爵位,凡应入学的皇室子弟,除四时例假以外,不可缺席,迟至。有专门的掌录太监记录,凡无故迟至三次者,“竹罚”三十,应承袭之爵罚降一级,无故缺席三次者,“竹罚”六十,降爵两级,皆是降到白衣为止。就在早二十年间,还有一位老郡王的独孙儿,硬生生被罚成了白衣,夺去了世袭罔替的恩赐,虽然时过境迁,入勤勉堂为师的门槛一降再降,有些规矩也慢慢被废止,但毕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再加上这些讲学师傅确实都是望跃过龙门,登堂拜相的一等新贵,所以老常侍对着这讲师才有了这如此小心谨慎的一问。不过这刘正宗也是个玲珑之人,听出这东宫首宦的话中有话,便顺势答到:“既是东宫染恙,那下官怎敢叨扰,今日的早课停了便是,日后寻个空子再补也不是什么难事,到底是殿下的身子要紧,既是这样,勤勉堂那边也自有下官去打声招呼,公公不必担心堂中有人见责,全担在下官身上,若没有其他吩咐,下官便先行告退了。”说着刘正宗便放下茶碗起身往外走,旁边的小太监帮着拎起讲学书囊,常玉奴急忙跟上,腿脚不停,手上却极为熟练的塞了几张银票到刘正宗袖中,笑道:“东宫染恙,到底是我们这些做奴才的办事不力,这若是传出去奴才们少不得一顿责罚,还请刘师傅可怜可怜奴才们,日后少不得报答。”刘正宗暗暗捏了捏那一叠银票,估摸着怎么也得是五百两往上了,心中暗暗咂舌,面子上却是极平和的答应下来,便和那小常侍一块往宫门去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