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1 / 3)
机场跑道尽头的夕阳仿佛一个被高温烧得通红的玻璃果盘,略成弧状的地平线缓缓地吞噬着它原有的面积。弓形天地之间存在着模糊的界限使得太阳这个大圆的切线先由小变大,而后又由大变小。当太阳这个巨大平面上的最高点与地平线融为一体之时,这就意味着夜晚已经悄然而至。而此时,这个情景已经消散许久了,只剩下了夜色的孤独与沉寂。
此时,这趟航班的出发时间已经临近。这架巨大的要员运输机在地勤们的仔细检查下终于得到了放飞许可。现代客机在不同的子系统中设置有大量的传感器,用于监测飞机的实时状况,并且将不同的数据传输到微处理器上。所以不再需要技师像原来那样将各个部分分别打开检查,提升了飞行的安全性,也让飞行变得更加高效。
一切准备就绪后,机库的大门被缓缓打开。拖车的尾钩固定住飞机的前起落架,开足马力,将这个重达百吨的庞然大物拽到停机坪上。这架飞机仿佛一个不愿意陪孩子出去玩的懒汉,在“孩子”小手的拉动下缓缓地走着,显得不慌不忙。
飞机最终被拖至远离航站楼的最外侧跑道旁,云梯车与打开的飞机舱门顺利的完成了对接。等待着运送这批十分重要乘客到安克雷奇召开紧急会议。
为了保障技术人员的安全,这趟军用班机的登机者将全部从航站楼最偏僻的一个通道完成登机,五辆摆渡车从这个远离大众乘客的登机口鱼贯而入。而那些各有所长的登机者则在紧张有序地接受着安全检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错综复杂的人群中,爆破工程师威利搀扶着他的师父埃尔顿·鲍温来到了安检门前。他把嘴贴在了师父已经逐渐失聪的左耳上问道:“我送给您的这支新手杖不错吧!”师父微笑着点了点头:“当然,比我原来的那根硬木的轻多了。让我猜一下,它是由钛合金制成的吧!”威利装出一副正经的样子:“落伍啦,老头子。只说对了一半,它还有一部分是由碳纤维构成的。”师徒二人的对话逗得旁边的安检人员忍不住偷偷地乐。
老人家拄着手杖颤颤巍巍地走过安检门,报警器如同往常一样保持着沉默。两位安检员扶着鲍温先生走到候机室的座位上,回头示意威利接受安检。爆破工程师把随身的行李放在传送带上,径直穿过安检门,并接受了金属探测器的扫描。同样,一切如初。
出发的队伍忙碌而又有序,爆破工程师暗自感叹这些科研工作者的素质之高。候机室只有低声的短暂交流,这些天资异禀的杰出人士在讨论学术问题时严肃认真。他们研究的领域各不相同,但仔细聆听却可以从中察觉到有大量数据还有符号充斥在他们的话语里。
站台在摆渡车驶入后,玻璃门徐徐打开。这趟专机的乘客在“S”形过道内排起了长队,这条长蛇被均匀地切分为五段。而随着所有乘客安静的登上了摆渡车,被切成五部分的长蛇仿佛复活了一般,迤逦地向飞机所在的停机坪方向缓缓爬行。
高耸的云梯倾斜着指向庞大的机体,照明灯在停机坪两侧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即将出发前往安克雷奇召开紧急会议的人们面向云梯逐级而上。在威利眼中,这些钢铁构建起的桥梁仿佛通向天宫的道路,而这座宏大的天宫只不过是在人间短暂地栖居片刻罢了。
在云梯顶部,空中乘务长艾尔温·娜丽莎正在指导乘客入座。这位前空军直升机救生员拥有相当出色的职业素养,在她的疏导下,眼前这些高智商人群在短时间内就各就各位了。
她再次仔细地回忆起人员安排与工作流程:747客机分为上层和底层,底层坐着的都是些才华横溢的年轻科研人员。每个人之间间隔较小,尽管已经将原来机舱内的硬质座椅换成了柔软的皮椅,但却无法摆脱局促之感。而顶层的总体空间虽不到底层的一半,但是人均空间却很大,所以上级特意安排那些老专家们坐在这些舒适的皮沙发上,让他们在旅途中缓解一下疲惫。由于年轻科研人员的占比较大,而且登机的速度更快,所以先安排他们登机。当底层乘客入座后,空乘人员离开客舱重新回到云梯底部,去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专家登机。
这位举止优雅的乘务长离开了飞机底层,她轻缓地移步至云梯的底部,显得从容不迫。此时年龄较大的泰斗级人物则坐在摆渡车里等待着晚辈们登机完毕,所有乘务人员全部走下飞机,为长者登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本应该与青壮年一起登上飞机底层的威利选择先送师父至顶层,自己再从飞机内部的直梯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参加这次会议的老专家大部分都可以通过拐杖独立行走,但少数却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攀登至飞机顶层,而鲍温便是其中一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