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401章 有个宋国人
《宋微子世家》·从前,有个宋国人……
宋国,在中国历史上,或者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绝对特别的存在。最为著名的当算是行仁义而亡国灭身的宋襄公,宋襄公的所谓“仁义之师”“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在泓水一战中兵败楚成王,在历史上常被拿来调侃,宋国人也常常被视为愚蠢的象征。
太史公对宋襄公的评价还算是比较高,“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曪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同时司马迁认为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理由是宋襄公能行仁义,有礼让之风。
但是也有很多对宋襄公进行批评的议论:
钱时:“无义师之实而欲假义师之名,虑敌之不周,防患之不密,以致身殒国丧,如探笼阱而屠之,遂使流俗之论谓王者之兵真无用于后世。后世非诈谋不可,皆宋襄公、成安君之徒实误之也。“
这话什么意思呢?他说就因为宋襄公不懂军事战略战术,只一味的死守仁义之道,兵败身亡,留下笑柄,遂使“王者之兵”“仁义之师”沦为口谈中的笑话。
苏轼:“宋襄公,疑于仁者也。······襄公不修德,而疲弊其民以求诸侯,此其心岂汤武之心也哉?独至于战,则曰'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非有仁者之素,而欲一旦窃取其名以欺后世,苟《春秋》不为正之,则世之为仁者,相率而为伪也。“
苏轼更是毫不客气的指出,宋襄公根本就是假仁义,没有仁者的实力,只想借仁义之名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历史不对宋襄公的伪仁义给予揭露,反而表彰他有仁义之风,这为后世带来一个假仁假义的榜样,也让“仁义”之名蒙上了灰尘。
泓水之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次战争,而***直言宋襄公所谓仁义乃是“蠢猪似的仁义”。愚蠢似乎成为历史上形容宋国人的一个特别的符号。耳熟能详的很多寓言故事,都是宋国人为主角。比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智子疑邻,朝三暮四,曹商舐痔,尔虞我诈,不龟手之药,野人献曝,宋人名母……
宋国,殷商后裔,周武伐纣之后,封殷商遗民,管叔蔡叔辅佐,当然有监视的目的,后来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自行摄政引起了诸侯贵族的不满,于是管叔蔡叔携殷商后裔武庚起兵。周公平叛后,封殷商微子于宋地,这有儒家所提倡的存亡继绝的精神。虽然打败你,但给你留一条后路,并不斩草除根,而且允许你们自治,可以不奉行周朝礼制,保有自己的文化习俗等等,也就是周朝对殷商后裔实行“客礼”,以客人的身份对他们,不必来朝贡,政治地位上很高,封公爵。周朝封功臣最高的爵位便是公,能得到公的封爵,有鲁的周公,燕的召公,然后就是宋国,建立周朝天下的姜太公也不过封侯,属于外姓功臣,宗亲有大功者才得以“公爵”。
宋国的政治地位很高,但是国家实力并不相符,又属于前朝,尽管爵位高,国际上诸侯并不是很待见,甚至用歧视的眼光对待宋国。春秋中晚期,宋国也曾做出一些努力,也希望能在国际上有大的影响,但是综合实力不济,常沦为大国附庸,吃败仗很多。因为宋国这个特殊的存在,文化上与中原诸侯有差异,算是当时的非主流,宋国始终属于殷商文化,一个亡国的后裔,这样的存在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口里常拿来例证,但凡申明其意,常以寓言论说,往往都是有宋人如何如何,宋国之不堪可见一斑,当然不能否认存在文化或者地域上的排斥,但是宋国弱势也是事实的存在,尤其宋襄公的仁义之师更是为宋国之愚做了有力的解释。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