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99章 子路不悦 (2 / 2)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敢提反对意见,甚至敢批评孔子的,没有之一。在论语上,总是会提到子路很自大,有点吊儿郎当,甚至行举散漫,冲动这些,比如上面所提“行行如也”,很勇武的很有气概的样子,不是那种文弱的儒生,当然这类人,会比较有激情,有冲动,不那么含蓄内敛,这是孔门弟子笔下的子路。但是与前面的描述对照,似乎很有问题,子路是不是一个被埋没的具有英雄侠气之人呢?或者说子路本身的气质豪放,引起别人的误解或者曲解呢,这些都不得而知。在孔门的笔下,这类人总是不招待见。
说子路好勇,好勇来看,似乎是逞强好胜,只喜欢拳头解决问题,这个评语与孔子前面的表达还是有问题。值得讨论。事实上,子路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比较直接,并不是单纯就靠暴力来,挥拳头,如果这样的话,怎么会一生伴随孔子这么多年,而且在卫国也做过公务员,很得民心。孔子说,如果我这一生无所建树,我愿意乘船出海去流浪,隐居算了,那时候大概能陪伴我的只有子路了。这个话与子路最初的表达“与朋友共”是相符的,子路尊重孔子才追随那么久,而且一旦认定,没有反悔,义无反顾。答应了就去做,做到极致,无宿诺。
五、子路不悦
子路為蒲宰,為水備,與其民修溝瀆,以民之勞煩苦也,人與之一簞食一壺漿.孔子聞之,使子貢止之.子路忿不悅,徃見孔子,曰:「由也以暴雨將至,恐有水災,故與民修溝洫以備之,而民多匱餓者,是以簞食壺漿而與之.夫子使賜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孔子曰:「汝以民為餓也,何不白於君,發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之,是汝明君之無惠,而見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則可,不則汝之見罪必矣.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
子路做地方官,为民整修水利,自己拿出钱来提供饭食,孔子听说了,让子贡去制止。子路很生气,我为百姓做事难道不应该吗?你天天教导学生们行仁政,爱民,我这么做你却反对,我怎么理解?我不能接受老师你的意见。
孔子说,这不是你该管的事,政府办事政府应该出资,你拿自己的钱算怎么回事,你这是明摆着买人心啊,你这样会遭受嫉妒出事的。
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我看他倒不是替子路担心,他是担忧“田氏代齐”这类的事发生。政府不作为,大臣贵族施加恩惠,招揽民心,老百姓都是谁对他好向谁,哪管什么礼制秩序?这里看,孔子的政治主张大致上是维护周礼的,君君臣臣这一套,为君者讳,大体是维护统治秩序的。他反对子路这么做,就是洞见到这样发展的后果会引发老百姓对政府的不满,埋下不满的种子。子路似乎并不看透这点,他只是单纯的同情百姓,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为百姓谋些实际的福利罢了。
六、乱邦不居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
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於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这段话发生在卫出公时期,卫出公是卫灵公的孙子,儿子蒯聩作乱出奔,但他是事实上的太子,理应继承君位。南子与大臣们共同选任蒯聩的儿子继承国君。但是蒯聩不同意,带兵回来攻打儿子卫出公。这是当时的背景。
卫出公想任用孔子,这已经很不错了。弟子们都很高兴,老师终于有机会参加国家治理了,纷纷来探问究竟。子路上来就问,先生上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从哪开始?意思是,先生终于有大展身手的机会了,咱这第一把火怎么烧你说吧。
孔子来句,得先正名。子路突然爆粗,先生怎么这么迂腐?你到处周游为的什么,不就是指望人家能聘用你吗?这下有机会了,又正名,有必要吗?
这时候也到春秋晚期,各国家内乱不止,周天子已不能实际的控制诸侯,所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子不能专政了。诸侯国内争权斗争此起彼伏,像卫国这种情况已经是稀松平常,熟视无睹了。甚至大家都认可了谁有势力谁就坐的天下,天下者有能者居之,至于是否正统,是否合法性,都是其次,只要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谁执政不都一样吗?国际上的政治氛围已经不再是孔子理想中的周礼了。
孔子很不满意,竟然跟我说粗话,你这个乡下人,懂得什么。看来孔子受刺激了,很少看到孔子这么骂人,然后一大段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礼乐不兴……究其原因,当时的国家政治并不符合孔子彻底的礼乐思想,卫灵公时候,孔子还是充满希望,现在国家乱纷纷,自己的政治理念更不能贯彻,首先“忠君”就做不到,卫出公父子相争,这种态势无论如何孔子不会涉足其间的。这正是孔子周游列国无所用的根本一点,当时礼崩乐坏,到处都是篡位弑君,以势力相倾轧,哪有什么忠恕之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