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章 文武师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29章 文武师 (2 / 2)
        “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彊之劝武王,武王於是遂行。”

        史记记载“太公强之劝武王”,太公非常坚决的激励武王继续伐纣的计划,不要犹疑不定。太公怎么劝的呢?东汉的王充在《论衡·卜筮篇》里说得却很明白:“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太公推蓍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而凶!太公一把占卜用的蓍草一甩,龟甲一脚踢得老远,枯骨死草,怎么能知道事情的吉凶呢?不用管它,非常刚毅。

        在进兵渡河的时候,有鱼跃入船中,神思慌乱的武王已经被之前的占卜弄昏头了,但凡遇到什么不寻常的事都胆战心惊,生怕得罪了鬼神。太公劝武王,不要担心,这是好事情啊。这预兆着伐纣会大获成功,武王这时候只能听老师的话,既然这鱼这么吉祥,不如放生吧。太公说不行,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是老天都帮你姬发啊,你看大家饿了不正是上天送来的食物吗?煮熟了吃掉。太公这话让武王姬发心中舒坦了好多,信心又上来了。

        渡河以后,太公下令把船只,连同路过的桥梁通通毁掉,“为父报仇,今死无生”,现在没有退路了,只有战斗,要么打败纣王,要么战死。

        同样是占卜,为什么文王顺从了卜辞,而太公拒绝武王的占卜呢?既然拒绝了武王的占卜,为什么又视跳到船里的鱼为吉祥之兆呢?这可见的太公的通达之处。伐纣大业,万事俱备,只等最后一击了,大好的时机掌握在人的手里,不可以让卜辞扰乱军心,动摇姬发的斗志。开弓没有回头箭,号角都吹响了,打退堂鼓,是泄了自家的锐气。当前的形势吉要打,不吉也要打,没有别的选择。在崇尚占卜的古代,太公这样坚毅、果决,相信事在人为,不拘泥,对客观形势有充分的了解。这就是太公的高明之处。

        3、汉文帝之卜

        当初周勃等人迎代王刘恒继承皇帝位,把刘恒吓得不轻。讨论半天,分析半天,仍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占卜,得吉兆,很高兴,才派人去长安联络。假如占卜非吉兆,刘恒会怎么办呢?难道凭占卜要放弃继承帝位吗,恐怕他想放弃也不能了。时势选择了他,他无可奈何。

        正如武王伐纣一系列不寻常的事,在武王和众臣的眼里,这事要坏,兆头不妙。但在太公那里却异常冷静,这种冷静是建立在全盘形势的分析上。纣王已经众叛亲离,武王这边得到了天下诸侯百姓的倾心支持,这个时候不全力以赴,不是自取灭亡吗?所以关键时候,太公打消了武王忐忑不安的情绪,重新树立信心,才伐纣成功。事实上太公明白,武王众人也觉得伐纣这件事不太妥,毕竟自己是臣子,百般疑虑。从中看出太公的明智,那句“枯骨死草,何以知吉凶?”充分表现了他对事在人为的肯定。一切都准备好了,干就完了,不干会被诛杀,干败了也会被诛杀,事到万难须放手,在此一举。太公很厉害!

        4、晋献公之卜

        左传中也有一段记载: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

        晋献公没有听从卜人的劝告,执意要了骊姬这女人,结果引发了国家动荡,幸有晋文公拨乱反正,才避免了晋国败亡。

        如此看,似乎占卜这个东西又挺有意思的。那么古人对占卜有什么看法呢?

        《尚书?洪范》中有一段话,我觉得是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什么意思?如果你有很大的疑虑不知道怎么办,首先要自己全面的衡量利弊,不仅自己要前思后想,有个主见,而且要多争取别人的意见,往往旁观者清,虚心听听别人的建议,不固执己见,能做到这一步问题其实已经有个差不多的办法了。当然,还不行,你可以去占卜看看吧。但是到了急需拿主意的时候,还是应该坚决的放手去做,不能心存狐疑。

        这是古人占卜的态度。我自己赞赏姜太公的做法,相信客观的形势,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关键时候坚毅果决,放手一搏,不能存有后悔之心。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管他呢!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太公有没有对武王这么说,我不知道。大概他自己心里对自己这么说过吧。谁知道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