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他乡遇故知
“此是何人,为何在我们的屋子里,怎么这般打扮?”一老者看着躺在床上的年轻人,转身询问一旁的老妇人,老妇人答道:“我也不知是什么人,今日一早,我在河边洗衣服时看见的,当时他半躺在河边,看样子是从远处漂到这里,我便找来不远处的老戈帮忙,确认他还活着,于是便把他用牛车拉到家里了”,老者听完,眉头一皱,说道:“你不知他是何人,就带到家里,万一是一恶徒,养好他,不止我俩性命不保,就连全村一百多人也恐有危险呀,快快乘其尚未醒来,送出村去”,老妇人听完,有些生气,但还是用平常但略带责备的口气说道:“老尚,多年来,你我一直秉承良德好善之训言,教儿律己都是如此,如今儿子在镇上当大夫替人治病,此为善事,你我做父母者,竟然遗忘训言,将来儿子知道此事,怎么看待我们?”,老者见老妇人说的都是道理,自己没法反驳,便答应照料此人,但仍提出等他醒来之后便叫他快些离开。
我这是在哪里,哎呀,全身酸痛,一点力气都没有,之前的记忆也模模糊糊的,记得我好像是坐在大巴里面,天空下着瓢泼大雨,大巴走在一段很窄的山道上,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我们的前方好像有一处落差很大的瀑布,瀑布跨过道路飞流直下,当时,雨势很大,车到了瀑布下方的时候好像是山体滑坡把大巴直接掩埋推出了悬崖,之后,我怎么就到这里了呢,啊...呀呀呀,头好晕,起不来;“年轻人,你醒啦,不要动,昏睡久的人刚醒来不宜乱动,来,我慢慢的扶你坐起来”,我扭脸一看,原来是一老妇人在对我说话,于是我问她我这是在哪里,为什么会在这,老妇人慈眉善目,略带笑容说道:“前日我在河边洗衣服,发现你半躺在河岸上,于是用牛车将你拉到我家,我想你应当是从上游漂到我们这里的,我们这是个小村落,叫‘云山村’,你在这里多休息些时日,把身体养好再说,对了,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呀,家住哪里,怎么会落水?”,听完老妇人的陈述后,我把事情的经过描述了一遍,同时我甚为感激的对她说:“真的非常感谢您救了我,我叫薛客飞,字‘寒玉’,您就叫我寒玉吧,我家住‘净灵市’,您知道那里吗?,等我身体好了即刻就走,不给您添麻烦”,老妇人听完后对我说:“我不知道‘净灵市’呀,你也不必急着走,没有什么麻烦的”;“你们在吵什么呀,刚到家就听到你们在吵吵,是那小子醒了吗,醒了就叫他快些走了”,我闻声而望,一个浓眉大眼、粗鼻梁、大嘴巴、方正脸的老者说着话慢慢走了进来,“喂,小子,你醒啦,醒了就赶快走”,还没等我开口,老妇人便说:“老尚,他刚刚醒来,还不能行走,且让他多住两日吧,待痊愈之后再走不迟啊”,见老者有些犹豫,我接道:“老伯,我现在浑身没劲,走不动,待我能动之后帮你们干些活,以示感谢”,老伯没说什么出去了,看来是默许了。
过了两日,我的身体转好了不少,于是便帮助老妇人一家干活,老妇人见我这身被水浸泡过的衣服已经很破了,便翻出了她儿子以前穿的衣服给我,有点像马甲。“哦,对了,年轻人,在刚发现你的时候,你手边有个晶莹剔透的方形物件,应该是你的吧,这个物件着实寒冷,我用好几层布才将它带回来,我想它对你应该很重要吧,来,给你”,听到老妇人的话,我立马接了过来,并表示了感谢,这块玉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但我这两天却把它给忘了,真是糊涂,但对于老妇人说的此玉寒冷我却没有过于在意,因为我拿着很正常,并不寒冷。在帮忙干活的时候我才慢慢的了解了这家人,以及这个村落,村落依山傍水,周围景色甚是美丽,救我的老妇人和他的老伴在这个村落生活了一辈子,老两口共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出嫁远方,很长时间才回来一次,儿子住在离这不远处的小镇上面,是一名大夫,虽说小镇离这里不是特别远,但陆路要翻山越岭甚是艰难,因为“云山村”三面环山,一面是河水,所以水路更为便捷,但即便是走水路,通常也要三到四天才能到达山那边的小镇。我记得从净灵出发没多久我就睡着了,车辆颠簸的时候才醒过来,醒过来后便在大山里面了,之后没多久大巴就被冲下了悬崖,哎....我这是在哪里呀,同车的人呢,难道就我一个人幸存下来了吗,手机、**、钱包,什么都没了,不行,我得到小镇上去,看看有没有电话,这里怎么连一点现代设施都没有,电都没有通;于是我便向老妇人说明了情况,让她帮忙找个船家把我载到小镇上,起初老妇人还是想让我多住些日子,但我坚持要走,于是她没有办法,只好帮我收拾行李,并且给了我足够的水和食物,同时把一封信放在我的行李当中,嘱托我把信交给她的儿子,之前老妇人说道他儿子的时候,顺带说了下他的姓名,好像叫“尚可为”,在一家叫“恩翳堂”的医馆替人看病。第二天一早,我便踏上了前往小镇的路程,不过这个交通工具使我有些惊讶,是一个较大的竹筏,上竹筏前,船夫,哦,不对,是“筏夫”问我会不会游泳,我说不会,于是他指了指我的脚下,两脚边各一个改造后固定在筏上的马镫,把脚放入马镫以保持平衡,尤其是在河面上风起云涌的时候,“聪明”的筏夫还加了两根较粗的绳子,两头已经栓在了竹筏的两边,筏夫说脚部虽然固定住了,但是身体还是会摇晃,两手抓住绳子就安全多了,我心里想,这不就相当于汽车上的安全带嘛,既好笑又好玩,说不定在风起云涌的时候真能保持平衡,甚至能救命呢。全筏一共五个人,咱们像汉堡包一样,前后是两个筏夫掌舵,我们仨被“夹”在中间,这样的场景还是蛮有观赏性的,同乘的是两个年轻人,年长一点的二十四岁,叫“费绪归”,年纪较轻的叫“葛叶”,二人结伴回村里,把挣来的钱带回来给父母,同时带些镇上的食物,回镇也一同回去,正好与我搭上了同一条筏。
河面很宽,但往来的船只或者竹筏很少,半天碰不到一艘船或一条筏,河面上只有我们这一条竹筏在漂泊着,虽然是个阴天,但总的来说第一天的行程还算不错,周围的山水也使我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在竹筏上时间长了也会“审美疲劳”,于是便问费绪归在镇上待了多长时间,是做什么的,费绪归在看着水面出神,被我一问有些短暂性木讷,但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哦,我在镇上一家马车行做设计,小的时候就喜欢画马车,父亲看出我有这方面的天赋,就把我送到了镇上的马车行学习,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几年”,待了十几年做一件事,我内心还是很佩服他的,不过我还是好奇,于是问他有没有厌倦这份工作,他的回答简单明了,同时也证明了一件事,“由于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还是很开心的,虽然现在是设计马车,有时候会觉得很累,但一看到大街上自己设计的马车在奔驰的时候,心里的苦累就化为了动力”,听了他的陈述,顿感敬畏,他身体力行的证明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接连出现的困难终究会解决掉,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我直了直身子说道:“哦,那你真的很了不起,到了镇上我一定要看看你设计的马车是什么样的”,费绪归没有应答什么,只是谦虚的笑了笑;我们交谈了挺长一段时间,其间我看了看坐在费绪归前面的葛叶,这个少年二十出头,面貌俊雅,静溢如禅,出神的画着这“世外桃源”,一幅又一幅,我很纳闷,他怎么一路上都在画画,却一句话都没有说,更别说和我交谈了,我便问费绪归,他告诉我葛叶生下来耳朵就听不见,通常耳聋者目明,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葛叶从小就善于观察、喜欢画画,且由于他的特殊情况,不受外界嘈杂环境的影响,不管画人还是画物,都非常的传神,但他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学习,还差那么一点才能触碰到灵魂,所以他的父亲在他十岁那年把他送到了镇上,因为家贫,起初是准备碰碰运气,看看哪家画馆收学生,有些画馆见他们穿的很寒酸,一看就是没有钱财,所以根本就没有接见,而有些画馆虽然接见了他们,也看了葛叶画的画,但奈何家贫,没有足够的学费,画馆也没有通融之余地,父子二人在镇上待了三四天,身上的钱也快花光了,于是葛父便想到拿儿子的画来卖钱,起初只是想把挣来的一点钱当作回村的路费,但就在这最后时刻,一个人的经过却从那一刻改变了葛叶的命运,此人名叫“谭逸砚”,是一家画馆的创始人,路过时看到了葛叶的画,虽然看过不少他这个年龄的人画的画,但眼前的这几幅画却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这些画很单纯,没有刻意被打磨的痕迹,山水就是山水、人物就是人物,却是一个少年用心创作后的结晶,同时也看出了葛叶天赋异禀,但并不是没有瑕疵,谭逸砚仔细观察了葛叶的这几幅画之后发现,其画作细微之处还需打磨,于是当下决定,把葛叶这块“璞玉”带回去好好打磨。听完了费绪归的描述,我对这位少年肃然起敬,这么年轻便天赋异禀,至今仍能心无旁骛,专心绘画,以他现在的画技,成为一名一流的画家已不是难事,但他仍然在镇上做一名普通的画家,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也许是为了感恩谭逸砚吧,不管怎么说,葛叶都是值得赞扬和尊敬的,于是我试着和他交谈,但由于他听不见,我的笨手笨脚又比划不好,只好叫费绪归帮忙翻译,我问他:“是什么让你如此的热爱绘画,以你如今的绘画水准,本可以去更好的地方发展,为何要留在镇上呢?”,葛叶想了想,答道:“我从小就听不见,村里的同龄人大多也不和我玩耍,有一天父亲外出到镇上买东西,回来时带了一个刷子,当时年幼,不知刷子是何物,便拿着它蘸着水在墙上画画,长久以来的孤独感就在当时全部化成了墙画,我画了很久很久,直到父亲找刷子时找到我才停止了绘画,但由于是蘸水画的,前面的画都干掉看不清了,只有最后两幅画可以清晰的看出来,父亲本来因为我偷拿刷子而要动手打我,但当他看到墙上的画之后便转怒为喜问是不是我画的,我点了点头,于是父亲便带着我到镇上寻求画馆当学徒,但都被拒绝了,直到最后遇到师父,坚定了我作画的决心,是父亲发现了我的天赋,是师父让我触碰到了灵魂,现在的我很安定,这就足够了”。“听”完葛叶的描述后,我对这个年轻人有了不同的认识,在此年龄经历了这么多坎坷,仍然能淡然处之,今后的他,定然有不凡的成就。
因为是阴天,天色很快就暗下来了,同时,渐渐刮起了风,越来越大,看来晚上要下雨,我已经闻到了雨水到来前的气味,我们在一个村落的岸边停了下来,筏夫把竹筏紧紧的拴在岸边,我想,此刻大家都在祈祷明天雨势不要过大,以及,这条筏子不要被风吹跑了,我们得在雨下下来之前找到一个能接纳我们的人家,五个人一起找,估计会很困难,所以我们当下决定分开来找,我们三个年轻人一组,两个筏夫一组,明日天一亮在岸边集合,然而,这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村子不大,人家不多,村民的屋子也不大,几个人住就盖多大的房子,三个人挨家敲门询问,基本上都没有多余的屋子,而这大雨在我们敲第一家门的时候就下下来了,且一直没停,不过我们的准备还是有的,把蓑衣披上,继续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七还是第八家的时候,一对老夫妇接纳了我们,他们的房子很小,没有多余的空间容纳这么多人,不过厨房还是可以挤一挤的,而且老妇人心善,开起炉灶给我们做起了饭,不仅填饱了肚子,炉灶里面的火还可以增加厨房里面的温度,外面下着雨,还是挺冷的。就这样,我们仨在厨房里面将就了一晚,天一亮我们就起来了,两位老人起的也很早,向他们道谢过之后我们就起身去岸边了,发现筏夫们已经在竹筏上了,此时雨仍然在下,只是比夜里面小了些,我们跨到竹筏上,开始了第二天新的征程。虽然以前上班的时候起的也挺早,但这么早(这里没有闹钟,大概是三四点钟的样子)还真是头一回,而且还是坐在竹筏上在河面上漂,头更加的晕沉了,我看了看他们俩,也是无精打采的,估计是昨天晚上没有睡好,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我稍为好了些,看了看他们俩,也好了些,于是我问费绪归:“费公子,虽然你们不是经常回家,但像昨天的住宿问题,早起的问题,应该都经历过的,为何也如此呢?”费绪归被我这么一问,倒有些不好意思,顿了顿说道:“寒玉兄,你有所不知,我与葛叶平常乘坐的并不是这竹筏,而是较大的船只,到了晚上,我们可以在里面睡觉,并没有上岸到过人家,在船上,好几个船家,轮流日夜兼程,而我们则不用那么早起来,此次坐竹筏回镇上,也是想体验下不同的乘坐感受,没想到,曲折多多呀”,葛叶虽然听不到,但看到费绪归的表情也就猜出了大概,冲我笑了笑,和费绪归略带尴尬的笑不同,葛叶的笑容带着年轻人的稚气与纯真,听完了费绪归的解释后,我也冲他们笑了笑,希望不是和费绪归同样略带尴尬的笑容;今日的天气同样是很糟糕,雨到了中午并没有减弱的迹象,而是能够感觉出来在逐渐的加强,到了下午,风已经把竹筏往后拽了,两个筏夫明显感到了吃力,加上雨水的冲打,眼睛已经很难看清前方的河面了,两个筏夫扯着嗓子在商量着对策,在风雨交加的嘈杂声中,能够细微的听到他们在谈论什么,大概是说在前方不远处有村落,可以到那里避风雨,我们仨听到后非常激动,互相看了看,眼睛里流露出的喜悦不言而喻,只是,这风雨交加的天气,本来一个小时的航程,结果大概两个半小时才到达那个小村落,强烈的颠簸使得我这个“旱鸭子”下了竹筏就吐,最后还是费绪归和葛叶扶着我来到一户人家住下,由于头脑晕乎的很,见到床后我就躺下了,刚开始躺在床上的时候天旋地转,非常难受,费绪归摇了摇我,叫我起来吃点东西,说刚吐完肚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伤身体,我也知道费绪归说的有道理,不过,我确实头晕没力气起来,就继续睡了,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我醒了过来,看了看周围,只有一盏油灯,比较昏暗,再看看他俩,已经睡着了,看样子现在已经是凌晨时分了,虽然周围比较昏暗,不过大致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间堆放杂物的屋子,屋主劳作的工具都放在这里,我躺的床大概是临时休息用的,至于他俩睡的“床”,就是一个大木板架在两个长板凳上的,以蓑衣为被,着实委屈了他俩,由于之前没有吃东西,这会儿肚子咕咕叫,披上蓑衣准备到厨房里面找点吃的,发现蓑衣是干的,且厨房就是隔壁的屋子,进入厨房,点上油灯,发现灶上有一小碗,一个比它稍大点的碗扣在上面,拿开稍大点的碗,小碗中是稀饭加茄子,估计是先前费绪归准备给我吃的饭,只是由于过了好几个小时,饭菜早已凉了,于是我打开盖在锅上面的盖子,锅里面已经没有水和食物,我看了看周围,发现一个装水的水桶,用浮在上面的木瓢挖了点水进去,然后把木柴放进灶台下面的生火区,再把干的稻草放在木柴上面和下面,用油灯点燃稻草,利用稻草的火点燃木柴,由于是下雨天,地面潮湿,费了好一会儿工夫才把柴火点燃,此时我把那碗凉饭菜倒入锅中,等水沸腾,煮个三五分钟就可以吃了,吃完后把火熄灭,熄火前我看到厨房空地上有一堆柴火废墟,上面简易的搭了个架子,看样子也不可能是野炊啊,想了想盖在葛叶和费绪归身上的蓑衣我就明白了,这烧尽的柴火可能是他们烘烤完蓑衣没能来得及收拾的残留物,于是我便用笤帚和簸箕把残留物收拾到垃圾堆里面,把架子收拾到角落后就回刚才那个房间继续睡觉了,睡了没多久,天就亮了。按照筏夫们的经验,天气好风速低的情况下三天左右,不到四天就可以到小镇,而现在天气糟糕,今天是第三天,估计加上今天,还要三到四天,这样我们就犯了难,目前雨虽然小了,但风却依然很大,看样子明天应该会好些,那么,是今天冒着大风加小雨继续前行,还是等明天天气转好了再走,我们三人商量了一会儿,觉得欲速则不达,同时询问了下两个筏夫的意见,也是建议天气转好再走,于是便和屋主商量,看能不能多留我们一天加一晚,明日天气转好便走,还好,村里人都朴实善良,答应再留宿我们,且食物照旧,对此,我们非常感谢他,屋主人姓李,是一位非常朴实的人,以种田为生,日子过得不富裕,但人却很乐观,单就这一点,便值得我们学习。第二天天气转好,我们决定即刻动身,费绪归和葛叶有些着急,比原定的时间晚到,总归是要被马车行老板和谭师父批评的,接下来我们加快行程走了两天多,第三天早上到达了小镇,虽然他俩着急着赶回去,但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多么急切,与我在面馆里吃了碗面后便正式道别了,我也答应有空到他们工作的地方看看,尤其是费绪归,我答应过要坐着他设计的马车在大街上疾驰,与他们别过后我便去寻找电话和恩翳堂了,不过,在转了一会儿后,我觉得我好像走错了世界!
这是一个小镇没错,但为什么还是古代的建筑,连一点现代的设施都没有,难道我走进了某个超大型的影视城?,算了,先问下恩翳堂怎么走吧,问清楚大概方位后我便去找尚可为,走了大概半个小时,在一条街道找到了挂着匾额的恩翳堂,进去询问,得知尚可为到一个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家里复诊去了,询问何时回来,伙计说大概要等到太阳快下山,而现在中午还没到,于是我告辞出来随便逛逛,太阳下山前回来见到尚可为亲手把信交给他,不是不信任那伙计,只是信件这个在情感上非常贵重的物件亲手交给收件人本人才是对他的尊重,虽然不是在战场上,未有“家书抵万金”那样郑重,却也不能随意。小镇还是蛮大的,也挺热闹,比想象中要整洁干净,有一段是用鹅卵石铺成的道路,偶尔有突出不平之处,不过大部分都是平整的,且这些鹅卵石颜色各异,十分绚丽,走在上面仿佛置身于通往仙境的道路之上,但薄薄的鞋底踩在上面的硌脚疼痛感使我回到了当下,促使我去找一家鞋店,不过摸摸口袋,身无分文,得想想办法,罢了,先逛逛吧,就脚底下的鹅卵石道路而言,现在的老年人逛公园的时候还在上面走路锻炼呢,我一年轻人还怕这个。道路两边有很多店面,有包子店、饺子店、馄饨店等等,看的我都有点饿了,赶紧往前走,拐过来的这条街道上是卖各种各样的东西的,有布匹店、油灯店、米店、酒馆等等,这个酒馆有点意思,店面不大,坐北朝南,是个长条形,往里纵深,有两个门,一进一出,进去后,过道不宽,仅供一个半人走路,没有凳子,只有一圈的台子,店小二在台子里面,店里有规矩,只能从东南面的门进,从西南面的门出,且一次只能进去两个人,这样既能保证秩序,同时这两个人品尝完的酒也有充足的时间更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一群人进去品尝后购买要有效率,从入口进去,一圈的台子上摆了各种不同口味的酒,酒的前面标注了名称,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决定买哪种酒,把酒的名称记住,到出口处和掌柜的说明即可,不难看出店主的营销策略做的还是蛮好的,进去两个人,外面一群人在排队,无形中在给酒馆做宣传,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酒馆买酒了,当然,我想酒的本身才是核心,酒香不怕巷子深嘛。走出酒馆,伴随着酒香继续往前走去,又拐了个弯,到了下一个街道,这边有客栈、茶馆、糕点店、当铺等等,我是一个爱喝茶的人,本来准备进去品茶的,但摸摸口袋,哎,没钱,这是其一,其二是客栈的斜对面,一座非常壮观的建筑把我吸引了过去,令我这个“净灵人”都有些吃惊了,这是一座用雨花石建的房子,不仅壮观,还很华丽,我绕着这个外表华丽的建筑转了两三圈,仔细的观察了这些雨花石,可以看出,这些雨花石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其颜色各异,且纹理、图案有类似而无一相同,甚是奇特,而当我走进这座建筑里面,我的脑海里浮出了一句词,用于形容人的,不过在这里形容这座建筑的内外也很恰当:“腹有诗书气自华”,没错,这个华丽的建筑是个书屋,书屋里面比我想象的要暗一点,虽然墙壁四周都有油灯,不过这暗光反而营造出了一种不一样的看书氛围,进门前,被告知把鞋子脱下来放在墙角,顺着书屋伙计手指的地方,我把脱下来的鞋子放到了那个角落,角落的墙壁上,略高于鞋子的地方有些许小孔,两面墙上的小孔是对称的,我猜想是通风用的,鞋子脱掉了,势必要光脚,还好书屋的主人替我们做好了准备,鞋子脱掉,便踏上了非常柔软的地毯上,地毯是一块一块拼合而成的,应该是为了方便清洗,书屋里面看书的人席地而坐,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每个摆放书籍的小桌子上面都有两个香囊,我想屋主人是想书香满屋吧,也许,还有其它作用。吊在书屋正中间的是用两个又长又粗的蜡烛做的吊灯,听在这看书的人说,这个烛灯晚上点燃,白天主要靠四周的油灯以及墙壁上开的小窗户采光。听这里年纪大的读者告诉我,这间书屋是小镇上一位姓叶的先生盖的,叶先生自幼好学,但无奈家贫,没钱读书,镇上的邻里见此情形,便开始为他筹读书的费用,送他去都城考学,最终叶先生不负重托,学成后在都城做了学师,回乡探亲之际,为了感谢当年资助之恩,便修建了这间书屋,除此之外,他还开办了一所学堂,专门给那些没钱读书的孩子来此上学!走出书屋,已是傍晚时分,沿着来时的路回到“恩翳堂”,见到了尚可为,方正而不显锐利的脸上一双温和的大眼睛直通灵魂,我想这样仁慈的大夫在与患者沟通、治疗时也是极富耐心,我们聊了挺长时间,其说话有条不紊,说话的语气、语速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让与他交流的人感到心情舒畅,其为人正直善良,有很多腿脚不方便、卧床的患者,尚可为都会到其家中为其治疗送药,那些患者都非常感谢他、尊敬他;为了感谢我把信亲手送给他,执意要请我吃饭,盛情难却下我俩坐在了一家酒楼兼客栈的二楼餐桌上,点了些酒菜,边吃边聊,酒过三巡,尚可为渐渐的敞开了心扉,说起了他的不易,一个小村庄走出来的人,刚进这个小镇的时候经常被人嘲笑是从小地方来的,但越是这样,他越是要证明自己并不比别人差,于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当上了大夫,进入了恩翳堂,加上其做事认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爱心,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其工作很忙,一年才回一次家看望父母,对此尚可为非常自责,此次从我这里得知两位老人还是和以往一样健康,就松了口气,表示以后尽可能常回去看看,酒足饭饱后尚可为又为我安排了住宿,又是一番客气下我倒在客栈房间的床上便睡着了,醒来后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出自于汪洙的《神童诗·四喜》,昨日梦中出现这首诗,不知是何寓意;把行李收拾好出门准备走时,店小二端了茶点早饭正准备敲门,见我把门打开,稍吓了一下,随后说道:“客官,您的早点”,说完便放在了桌子上,其见我屋内整洁,床铺叠放整齐,背着行李出门要走的样子,便问道:“客官,您这是要走吗?”,我也有些疑惑道:“是啊,为何还给我准备茶点呢?”,小二听完也有些发愣,说道:“昨天与你一起的客官已经把今日的食宿费用都付过了,您可以住到明天早上”,听完后我心想尚可为这人待人可真不错,吃完早饭后想着还有一天轻松的时间,便出门转转,看看其他地方有没有电话什么的,同时出去看看有什么工作可以做,挣点费用,顺便到费绪归那边看看,坐坐他设计的马车,不亦乐乎!千字文有言曰: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小镇的早晨便很静逸,出门摆早点的摊贩们早已来到自己的摊位上,等待着即将来来往往的人们,摊位虽多,但味道定然不同,众人的口味也不尽相同,但我想,肯定有一位或者几位摊贩做的早点符合大众口味的同时,也有着独特的味道,这就是他们的挣钱之道吧,还好我吃过了,不然口水都流出来了,还有那些包子店、饺子店、馄饨店,早上的生意也很好。在走过一些熟悉的街道后,我拐到了另外的街道上,这里与前面几个街道卖吃的不同的是,这里与动物有关,类似于净灵市早年的集市和花鸟鱼虫市场的结合,只是这里的动物更大,骆驼、羊、猴子,甚至是一些猛兽,这里都有,当然,猫、狗、兔子、鸟,这些小动物也有,但唯独没有马,就在我心生疑惑的过程中,下一条街,看到了马市,但这里是卖马的,并没有马车呀,先看看,再问问人吧,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市上有各种各样的马,颜色也不尽相同,白色、黑色、灰色等等,马匹也很健壮,我问了一位看上去年岁比较大的马商,问他知不知道费绪归和他的马车行在何处,果然,这位大叔见我问及费绪归,笑了笑,说道:“你问我算是问对人了,我和他们家马车行合作了十几年,他们家大门敞开,意为诚迎四方来客,两侧门上各画有一只千里马,你到那一看便知是他家,至于叫什么,就一个字,“驭”,听完大叔的描述后,我随着他所指的方向穿过了几条街,看到了两侧门上眼神灵动、体态矫健,非常优美的千里马画像,匾额上果真就一个字,“驭”,虽然就一个字,但包含的蕴意应该很深,待我进去探寻一番;一进门是一个院落,工匠们正刨木、雕刻、刷漆、组装,这些能工巧匠让我想到了一句话:自古人生于世,需有一技之能。穿过一进院落,来到二进院落,里面摆放了好几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马车,不仅仅是一眼看上去的富丽堂皇,更在于细节之处,马车上雕刻的图案可以看出来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出的,那么,我想这么精妙的设计者,定然是费绪归了,两侧的厢房里同样是气息满满,墙壁上有许多精美的马车挂画,这个绘画的手法和感觉好像是出自某一人,啊,葛叶,那个少年;走出厢房穿过二进院落,来到三进院落,这个院落并没有马车什么的,多是一些花草,可谓花香满院啊,在厢房里,我见到了费绪归。
“费公子,好久不见啊”,费绪归正在画案上设计马车,闻声而望,见是我,有些意外,但很快收拾好心情笑着回道:“呀,原来是寒玉兄,几日不见,近来可好啊?!”,“不太好,想坐你设计的马车,夜不能寐啊,哈哈哈”我打趣的说道,费绪归听完后也开心的说道:“哈哈,没问题,我这就带你去挑选马和马车”,说完便带我穿过他那间屋子,再穿过些假山、游廊,来到了马厩,两排马厩分列左右两边,左右马厩内各十匹,共二十匹马,颜色各异,费绪归告诉我,这里的马都很健壮,马车虽大,但两匹马拉足矣,随即带我穿过马厩,又来到一处院落,对面有一扇大门,地上的车辙与马蹄印表明这是通行马车的,我想证实下我的猜测,便问他:“费公子,这应该就是最后的院落了吧?”,费绪归在给我准备马、车,闻讯回道:“是的,这里是后院,顾客买完马车后便从这里出去”,我环顾了下这个院子,甚是宽敞,十几辆不同样式,但俱是豪华的马车停在院落当中,马车上的图案可谓匠心独运,身在此院中当真是饱了眼福了,但这还不够,我还要坐马车呢,片刻之间,费绪归便已将“我的”马车准备好了,此院中的马并不多,拉我们车的是一批矫健的黑马,我坐好后只听费绪归“驾”的一声,马儿便缓缓的拉着车前行,由于这辆车不是很大,所以就用了一匹马拉,我也看不出马儿的神情是如何的,但瞧着这马车的速度,我只想说:“马儿你辛苦了”,哈哈,收拾好心情,我是坐着宽敞舒适的马车、望着窗外的街道边和费绪归交流,好不惬意;“费公子,这个小镇叫什么呀,有没有电话,你的手机借我下”,我望着窗外问道,费绪归听到后的表情我没有看到,但是他的回答描述了他的表情:“这个小镇叫‘清水镇’,你所说的‘电话’、‘手机’是何物呀,我没听过”,我有些惊讶的望着他道:“什么,你居然不知道什么是电话,不可能吧,这,这怎么可能呢”,费绪归被我问的也是一头雾水,随后我把我怎么到云山村的,如何遇到老尚夫妇的,都说了出来,不说也罢,说出来后费绪归听的更是目瞪口呆了,呆了半晌后说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憋了半天就说出这句话来,我也是哭笑不得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半个小镇逛完了,这半个小镇是热闹的,而另外半个却静的很,一个国家有富有贫,一个城市有富有贫,那么一个乡镇,自然也有富有贫,费绪归此行并不单单陪我逛街,也是为了来看看这些贫苦的人们,除了带些吃的,带些衣物,能够帮助他们的力量有限,也只能这样了,原来这马车的车厢被隔板分成了两半,我坐的这前半部分想来也是放物品的,但由于我今天乘坐,故而就装了一半的物品,另外一半明天再送,这样一想我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也明白一匹马儿为何吃力了,所以每到需要资助的人家搬物品的时候,我都会下来帮费绪归一把,这良德好善原来不是老尚一家秉持着的,还有这许许多多的“良人,善人”,想到此处,不免有些动容,手脚更加利落了,虽然有些累,但也是值得的;返回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了,夏末的夜晚虽不是特别冷,但由于此处昼夜温差较大,另外车子轻了,马儿也吃过草了,等于加满油了,跑起来也快了些,单薄的衣裳已抵挡不住吹来的阵阵寒风,本来坐在“副驾驶”上的我准备爬到车厢里面躲避寒风,但就在这刹那间,我闻到了一股芬芳的香气,似曾相识,一辆马车从我眼前一闪而过,透过敞开的车窗隐约看见里面端坐着一个人,但因天色昏暗,路两旁没有灯,只是通过洒下来的月光依稀看到脸部轮廓,既熟悉又陌生,车行数里,行思坐忆,也只是得出:乃吾故知。别过费绪归回到客栈已是深夜,脑海里仍思索着端坐在马车里的究竟是何人,良久,无果,睡觉。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