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卷
        岳飞之死虽然秦桧之责任固大,但是中国古语有云上无昏君则无佞臣,秦桧执掌相位二十年残害忠良,嫉贤妒能,种种所为高宗岂能不知,就像当时审讯岳飞的何铸所言的那番,岳飞之罪查无可查,罪证不足,岳飞实无罪矣,把上述审讯结果告之于秦桧,秦桧便言此今上之意矣何人敢违,由此可见秦桧不过是高宗意志的忠实执行者,虽岳飞与秦桧素无嫌隙,但秦桧是坚定的和议倡导者,岳飞是坚决主战的倡导者,秦桧的主和是摸准了赵构的命门,是洞察高宗的心理动向而得到的最终答案,岳飞不揣冒昧的一味主战只能是一腔热血枉然留,这只是岳飞之死的冰山一角若要知晓其中的来龙去脉,深层来由接下来由我为诸位读者娓娓道来。

        先说秦桧其人,秦桧,字会之,南京人。政和五年及第,补却为密州教授。继为中词学兼茂科,历太学学正。靖康元年,金兵攻汴京,遣使让宋割让三镇,秦桧上奏韬略计策三条:一言金人贪得无厌,如若不得已割地只让其得到燕山一带土地而已;二言金人诡诈不可全然相信,应积极布防以备不测不可丝毫迟疑;三召集百官详议,选合适之人将与金盟誓之书带上;四金使不可进入朝堂重地,应节制其自由,让其不可随意出入大殿,责其于宫门之外等候。然秦桧之奏报并未上达皇帝之手。后秦桧曾言:“我此行去金国专为割地,割地之事实与臣之初衷相背,违背臣之本心。所以秦桧再三上奏,朝廷因而允诺。

        金人为寻找秦桧来到军前。三月,金人立邦昌为伪楚。邦昌给金书请求送还孙傅、张叔夜及秦桧,不允。开始,二帝迁往北国,秦桧与傅、叔夜、何?,司马朴跟从至燕山,又到韩州。太上皇闻听康王即位,写信给粘罕,约定谋和,让秦桧予以润色。秦桧以厚礼贿赂粘罕。于是金主吴乞买正想把秦桧赐予其弟挞懒使用差遣,挞懒攻山阳,建炎四年十月甲辰,秦桧与其妻王氏及婢仆一家,从军中取涟水军水寨从海上航行来到行宫。丙午,秦桧求见。丁未,拜礼部尚书,赐以银帛。

        秦桧来到宫中,曾言己杀掉金国监视之人驾舟逃奔而来。恰于此时朝中大臣都说秦桧与?、傅、朴同被拘禁,而秦桧却独自侥幸脱逃;况且从河北至湖北二千八百里,跨河越海,难道会没有发现的吗,怎能如此容易杀掉监视之人而逃奔南方?就说挞懒身在军营之中,金人岂能如此轻易放掉他们,必然将秦桧妻子扣为人质,怎么可能让他与王氏一同逃奔而来?只是宰相范宗尹、同知枢密院李回与桧暗中交好,尽力打破一干众人怀疑,着力保举其忠诚。皇帝先命其觐见宰执。桧首先说“如若想天下无事,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及其最开始时的奏书草稿与挞懒求和书。帝说:“秦桧朴实忠诚,我得之甚喜夜不能寐。今日听得太上皇兄长、母后全部消息,又得一颇具智慧之士。”宗尹想在经筵之上讲明,帝曰:“且有一事托付与你简尚书。刚开始朝廷虽数次遣使金国,但是尚且还且战且和,而专门与金人达成和议,实从秦桧开始。秦桧在金国朝廷首倡和议,挞懒所以把他放归南宋。。

        前一日,皇上召见直学士院綦崈礼,对秦桧所陈二策向其询问是否可行,高宗说依秦桧之策欲把河北之土地人民归还金国,中原之土地人民归还刘豫。皇帝还说:“秦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我北人,将往归何处?对此秦桧还曾说‘我若担任宰相数月,便可使天下震动’,今日之事我素无听闻。”崈礼就以皇上之意向其训示,广布中外,众人于此方知秦桧之奸恶。龟年等人经常议论秦桧,秦桧下诏将其免职,昭示朝堂,永不复用。绍兴三年,韩肖胄出使金国归来,与金国使节李永寿、王翊一同归来,要求一并送还俘虏,与朝廷前番对秦桧的议论吻合。洞悉真相者更加了解到秦桧与金人合谋,国家所遭受到的耻辱还远未停止。

        当时张俊攻克亳州,王胜攻克海州,岳飞攻克郾城,几乎将金兀术拿下。张浚在长安取胜,韩世忠在泇口镇取胜,所有诸将捷报频传,只有秦桧力主班师。九月,下诏令飞返还行在,杨沂中返还镇江,刘光世返还池州,刘锜返还太平。岳飞军队听闻诏令,士气萎靡旗帜混乱,岳飞听闻之后气得口不能合。于是淮宁、蔡、郑又被金人再次占有。以明堂恩封秦桧为莘国公。绍兴十一年,兀术再次进兵,取得寿春,后又进攻庐州,诸将邵隆、王德、关师古等连战连捷。杨沂中与金人战于拓皋,又将其打败。秦桧忽令杨沂中及张俊立即班师。韩世忠听闻之后,止于濠州而不前;刘锜听闻,弃寿春而复归原处。从此不再进兵。

        四月,秦桧想把诸将兵权尽收,给事中范同献策,秦桧采纳。暗自上奏召三大将论功行赏,韩世忠、张俊同为枢密使,岳飞为副使,以宣抚司军隶枢密院。六月,拜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封庆国公。时《徽宗实录》成书,升迁为少保,加封冀国公。刚开始,莫将、韩恕出使金国,被拘禁于涿州。最后,兀术有求和之意,故将其放归。秦桧又奏派遣刘光远、曹勋出使金国,又让魏良臣为通问使。不久时间,良臣和金使萧毅一同等来,商议以淮水为界,割让唐、邓二州。

        十月,将岳飞下狱论罪。秦桧派谏官万俟禼为岳飞罗织罪名进而定罪,张俊又诬陷岳飞旧将张宪谋反,于是岳飞及子岳云全部收押送大理寺,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审查。十一月,贬官李光于藤州,罢了范同的参知政事。同虽然他赞同和议,然并未请示秦桧而擅自上奏皇帝,被秦桧所忌讳。十二月,杀岳飞。秦桧以岳飞北伐中原而有阻和议,并以上奏皇帝早日立储有违臣子本分为由,且上述之事与秦桧之策大相径庭以及并不相符,秦桧必欲杀之而后快。何铸三次审理岳飞,因查无实据罪证不足以及岳飞不认罪所久久不能审结此案;禼入台,便将其定罪。诬灭飞常自言“己与太祖皆三十岁建节”为指责驾车之人,接受诏命而不救淮西之罪,赐死岳飞于狱中。子云及张宪杀被于街市。天下之人皆感冤屈,听闻此事者痛哭流涕。岳飞之死,张俊在其中罪甚大,其语在《岳飞传》中即有明示。

        秦桧之城府深如悬崖,居心叵测不能揣摩。与朝堂之臣论事,从不着力辩驳,但以一二言语排挤非议于他。李光一次与桧争论,言辞中间对秦桧颇咄咄逼人,秦桧不答。至李光言毕,秦桧慢慢说:“李光无人臣之礼。”皇帝于是愤怒不已。凡陷害忠良,常常屡用此术。晚年更残忍,屡将人下狱治罪,而又喜谄媚蛊惑主上,从不避其行为。

        张俊从楚州归来,与秦桧合谋排挤岳飞,令禼弹劾岳飞对属下将领曾言山阳不可坚守。命中丞何铸审理岳飞一案,岳飞以其行为以佐证其无辜。秦桧怒,以禼代何铸审理岳飞一案,于是诬陷岳飞与其子岳云曾致书张宪以虚假战报惊动朝廷,以及令张宪安置妥当后才返回岳飞军营;下狱不成,又诬陷其进兵淮西之时举足不前之事。岳飞父子与张宪一同而死,天下之人都为其深感冤屈。大理卿薛仁辅、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言飞无罪,禼弹劾之;知宗正寺士?请求以举家百口之性命保全岳飞,禼又劾之,士?逃至建州而死。刘洪道与飞有旧交,禼弹劾其部下恭顺取悦岳飞。听闻岳飞罢宣抚,痛哭流涕。于是洪道因此获罪,永不叙用。参政范同为桧所引荐,因亲自上奏岳飞之事,因此被秦桧所厌,又被禼弹劾罢官,再论及岳飞之事与其同罪,贬谪后居于筠州。

        话说岳飞死后,韩世忠曾往秦桧府中追问岳飞其罪,秦桧自缄其口,默然不言,被韩世忠一再责问之下,方说莫须有,也许有或许有之意,韩世忠愤然说,莫须有之罪,何以服天下人之心,何以绝悠悠众生之口,秦桧不言,其实从此段中便可详知,岳飞之死查无实据,岳飞所有的罪名不过是其害死岳飞的托辞,全都是其牵强附会捕风捉影给岳飞定的罪,所谓莫须有就是压根没有,韩世忠这番对秦桧的责问更让天下人知道秦桧险恶之用心,岳飞大英雄大忠臣之名,更名满天下,四海尽知。

        再说高宗其人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名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母是显仁皇后韦氏。大观元年五月乙巳生东京之大内,出生之时红色光芒照耀房室。八月丁丑,赐名,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二年正月庚申,封广平郡王。宣和三年十二月壬子,进封康王。天资聪慧悟性奇强,博学多才过目不忘,读书一日能背诵一千余言,拉弓至一石五斗。宣和四年,行弱冠之礼,出外接受官职。

        靖康元年春正月,金人进犯京师,金军驻扎于城西北,派遣使者入城,邀宋朝亲王、宰臣于金营中议和。朝廷于是遣同知枢密院事李等出使金营,商议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遣宰相割地,亲王由大军护送过河。宋钦宗召见诏令皇室亲王愿往金营者,构主动请缨愿往。于是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帝同去。金帅斡离不把他留在军中几日,构气定神闲毫无压力。二月,正好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夜袭金人大营不克,金人于是因此问责,张邦昌恐惧泪流,赵构不为所动镇定自若,斡离不甚感惊异,于是请求换肃王前来。癸卯,肃王到军中,许诺割三镇土地。晋升张邦昌为太宰,作为人质留于军中,赵构才得以返回大宋。金兵退,又遣给事中王云出使金国,以租赋赎回三镇土地。又以蜡书结交辽降将耶律余睹,被金人所得。八月,金帅粘罕又率兵深入,攻陷太原。斡离不又破真定。冬十月,王云下属自金先回,说金人需赵构再来方能议和。王云归,言金人坚持让宋割地,不然,进兵取汴都。十一月,下诏帝往河北,上奉衮冕、玉辂,尊金主为伯父,上尊号十八字。被任命,即刻至京师。以门下侍郎耿南仲主持和议,要赵构与其同去,于是让其子中书舍人延禧为参议官同行。帝由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泽请求说:“肃王一去不返,金兵已至,再去无益?请留磁州。“磁州之人以云王将挟持帝入金,于是杀王云。当时粘罕、斡离不已率兵渡河,已然将京师围困。随从之人以磁州不可久留,相州知州汪伯彦也写信以蜡书请求帝返回相州。

        简述秦桧与高宗生平及事迹,由此可知岳飞之死实属必然,秦桧从金国归来,尚且金营壁垒森严,秦桧还能携其妻一并逃出,安然无恙而且跨海乘船来归,这简直不合常理,况且秦桧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如此驾舟行船毫发无伤返回宋境,这必是他一己说辞,他肯定背负了金人给予他的使命,就像如上所言秦桧刚回宋境之时,朝廷众臣对其议论纷纷,都说他此番前来,必定是金人安插于宋廷的奸细,如若不然为何金兀术必让岳飞死方能议和,而且扬言如若不从必翻旧事而出,岳飞与秦桧并无丝毫纠葛,虽有主战主和之分,但也没有到水火不容必欲置对方于死而后快的境地,而秦桧亦然决然杀岳飞也不过是为自己谋一条生路,因为如果不这样金人断不会放过他,况且宋高宗也早已不是那个曾经出使金营意气风发,在金人淫威恐吓下依旧气定神闲神态自若的康王赵构了和那个曾几何时洒脱勇毅的少年了,此时他已然享尽荣华,尽力保全帝位而已,他生怕自己的一切会因岳飞的坚持抗金而化为泡影,他对恢复中原并无太多兴趣,他本来也不是帝位唯一合法人选,只不过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宋室皇亲国子被掳至北国苦寒之地,赵家江山沦亡之际幸有张俊等人拥立他在建康即皇帝位,他才成九五之尊,否则他永远只是一个普通皇子而已,他想保全现有的残山剩水已然对中原江山无欲无求了,后世有说岳飞迎回二圣有威胁他的皇位之嫌,这简直一派胡言徽宗此时已然客死他乡,钦宗不过想有朝一日回去之后做一道长真人给他一道馆而已,你说他能威胁得了赵构的皇位吗,况且当时高宗皇位稳固,谁也不能威胁到他的皇权,所以说高宗杀岳飞无非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岳飞功高震主,大将拥兵在外,朝廷担心其尾大不掉将来必成大患,但岳飞为人忠厚,公忠体国,可以说没有岳飞就没有他赵构的半壁江山,岳飞有一支岳家军百战百胜,朝廷难以调遣,手下士卒用命,猛将如云,朝廷担心其以后坐大,岳飞虽忠贞不二但本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之事却历历在目,不得不防,眼下这支岳家军将来若成气候难免不会重复旧事,就是他岳飞不想当皇帝,他手下这些人若贪慕富贵给他黄袍加身,如此难以驾驭恐非朝廷之福,乃是朝廷肘腋之患,这也是高宗杀飞的重要一环。

        第二岳飞有些意气用事,有一事可证,当年刘光世的淮西军高宗想让岳飞执掌,岳飞欣然允诺,后来高宗不知为何突然起意让岳飞不在节制淮西军,当时淮西军皆盼岳飞前来统率自己,然而高宗此举让淮西军大为不满,淮西军愤而投敌酿成兵变,此事岳飞也甚为不满,愤而请辞官职,回乡居于草庐之中为母守孝,当时皇帝如何劝说岳飞概不答应,直到皇帝派使屡次三番前来劝说,岳飞方才回心转意,虽然岳飞此举无可厚非,但是皇权社会,大臣断不可托大,而让皇帝难堪,此举亦让高宗对其大为光火,虽然表面上高宗依旧好言抚慰,但是已然埋藏下要杀岳飞的心思了。

        第三岳飞的使命已然完成,不需要岳飞再冲锋陷阵了,众所周知在一段时间里高宗对岳飞大为倚仗,可以说是无有不应,那时还在南宋初创之时,国家风雨飘摇急需要岳飞这等国之干将力保江山不倒,所以倚重岳飞,对于岳飞的一些任性可以不求全责备,但是江山一旦稳固,岳飞的价值不那么大的时候岳飞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他如果不改弦更张转换自己的政治态度的话,那么他只能选择归于死亡和寂然了。

        第四岳飞曾向赵构言皇帝早该立储,以安天下人之心,此举让高宗大为恼火,因岳飞是武将不该操持皇家之事,这会让皇帝感到这个臣子有弄权之嫌,当时高宗隐忍怒火未曾发泄,但后来写一书札回复岳飞上书八个字敢犯吾法者惟有剑尔以此警示岳飞。

        第五岳飞不知急流勇退,岳飞三十二岁建节,后升太子少保,枢密副使,不可谓位极人臣,虽岳飞功成不拘,非居功自傲之人,然岳飞平生不与同僚一般,贪图安逸,痴迷声色犬马,纳四海之财,像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平生贪财无度,广置田产,张俊为防家财被人偷窃,将每一千两银子熔为一大圆球,以贼无可奈何将其取走为名将其得名没奈何,由此可知张俊家中资财无数,无法详记。高宗一朝不怕大将大臣贪财好色,也无惧大臣大将广置田产,相反高宗还大加封赏此等人物,因为他们对他的江山构不成威胁,相反岳飞无欲无求不贪财不好色不饮酒,年少时曾好饮酒,被高宗劝诫再不饮,如此十全十美之人,神鬼莫欺,活着的追求是什么,难道是权力,岳飞虽一身赤胆忠心光明磊落,但高宗不这么想,你无任何不良嗜好,必然贪权,所以必须将你铲除以绝后患,更何况当时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等人兵权都自行上交,惟独岳飞手抓不放,故引来杀身之祸,个中滋味令人唏嘘叹惋。

        这就是岳飞之死的必然,虽然秦桧在内党同伐异排斥忠良甚至可以说是嫉贤妒能,私德败坏,甚至秦桧为了让自己的孙子秦禧科考之时能名列第一,不惜在府试之时将本来原属于第一的陆游,更换次序将秦禧列为第一,陆游屈居第二,当时陆游的文章言辞恳恳书抗金之策,主考官甚为赞许,故将其列为第一,然而秦桧公然为其孙舞弊,将其孙列为第一,而且取消陆游其会试资格,这不得不说秦桧挟私废公,有违王法,如此可见岳飞死于秦桧之手并不冤,因为秦桧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故而岳飞这种坦荡君子与其对抗只能失败而已。

        高宗后来之所以也心向和议,从而杀掉岳飞,也不过是年轻时的豪情壮志经过江南温柔乡的腐蚀而变得身心柔弱,没了以往的进取之志,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环环相扣,岳飞不是一个通达权谋之术的政客,也没有一个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更没有一个阴谋家的心机和城府,他就是一个浑身上下激荡着赤胆豪情的血性男儿,为雪国耻,为尽平生本分为达平生志向为一雪大宋前耻,为收复中原不辞劳苦,所有的出发点都是一心为公以身许国,所以终其一生岳飞始终襟怀磊落至死不渝,因而他最终化人为神,终成一代人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