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卷
岳飞之道德操守历来被人高山仰止和顶礼膜拜,自宋以降历代皆无像岳飞之文武全器之人以操守品节论也难有匹敌者,岳飞不恋春色,不慕浮华,从不广置田产,好读书礼贤下士忠义齐天待士卒视如己出,赏罚分明,至死以国家为先曾有一言大丈夫一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不可谓字字带忠浩气永存,详情如何我给诸位娓娓道来。
先以岳飞个人感情而论,众所周知岳飞与李娃感情深厚夫妻举案齐眉岳飞一生从无纳妾之举众人却从不知晓岳飞曾有两次婚姻经历,起初岳飞有发妻刘氏,本同乡贫家女子,经人介绍,与岳飞于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成婚,婚后一年育有一子岳云,七年后又诞下一子岳雷,夫妻本可相敬如宾共伴终老,然世道不宁战乱频仍,岳飞24岁便入刘鴿帐下成敢战士,因此夫妇相别,岳飞只能喋血沙场马革裹尸,想要夫妻再聚便只能求之于天了,然天不佑人,汤阴后被金人所据,刘氏与岳飞之母以及岳飞幼子失散,后刘氏移情别恋嫁于他人,本岳飞从军之前对刘氏已有嘱托,望其好生照看好自己母亲以及抚育儿女,却不想身逢战乱,况刘氏并非安分守己之人,改嫁两次即是明证,后岳飞无耐直得另娶他女为妻,后娶李氏李娃字孝娥,出身渔家然与岳飞真乃佳偶天成,岳飞文武并举道德文章不凡,李娃虽乃一介妇人,然颇识大体,顾全大局,除抚育儿女之外,亦能安抚诸将士,将士之中如有牺牲或遇有不测者,必能妥善安置其遗孀老小并能善加抚恤,而且有一次军中叛乱,李娃召集众将讨论军事后又不动声色便妥善处置,捕杀叛乱者,以平军心,不可称之谓巾帼豪杰,令人称许。
岳飞与李娃感情甚笃,从未有离心之举,也可谓妇唱夫随,从始至终,岳飞未纳一妾,未爱一人,真可谓只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后岳飞蒙受冤屈,直至身死,李娃亦不改初衷,虽后岳家举家发配岭南,李娃一如既往抚育众子女成人,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后李娃与众子女迁往江州,安度余年,死时75岁
岳飞之名如雷贯耳,岳飞之德古今罕有,虽身居高位,然亦能守身持正,从不蓄养娇娘美妾,纵情声色,择一人而终老,一生永不相负,足可谓男儿浴血沙场亦不负糟糠之情矣。此是岳飞与其妻的一段佳话,今人读后,亦觉动容,言归正传据宋汇编记载岳飞执掌兵权之日,曾遣使王忠臣前往楚州韩世忠处递交岳飞书信,得到回信欲回归之际。临行之时韩世忠嘱咐说给岳宣抚传话,岳宣抚结发之妻,现在在我军中嫁一押队为妻,可派人前来迎回。王忠臣回到岳飞营中,暗中向岳飞汇报韩世忠临行之言,岳飞不回答,世忠向朝廷上奏此事。岳飞上奏说,‘我率军踏冰渡河之日,留下臣妻侍奉老母,不久,我妻两次改嫁,我对其有切骨之恨,已派人送钱五百贯,以资助其不足,怕天下之人不知道其缘由以为是我负了她所以才有此举。
岳飞家教甚严,尤其是对岳云等更是严厉,一次岳云犯下军纪,便与士卒一同领受军棍惩戒,足可谓内外一致,绝不亲疏有别,更有一次足见其人品优劣,张浚知道岳飞廉洁乃是实情有一日便说:“岳侯你屡次不接受皇帝对你的封官进爵以及荣宠,真的非常廉洁,只是有些时候对待其子却有失公允!”岳飞答道:“父亲教子,怎可让其贪图小利和犒赏而不与士卒同甘共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呢。对于丰厚赏赐岳飞也力辞不受。于是以功进特旨迁三资,飞请请辞说:“士卒冒箭石立下大功,才擢升一级,我儿岳云身先士卒凭的是天资勇敢,如果以此而与士卒赏赐不一如何服众?“岳飞屡次上书不受。
还有一事见于史策足见其对待妻子忠贞不二决无朝秦暮楚之心,更非耽于淫逸痴迷春色之人,此事见于岳柯所著金陀粹编一书中,其事来龙去脉大概如此,岳飞平杨幺之后,此事被岳飞帐中文书黄纵所记,实情是黄纵一日受命外出公干,听闻外界流言蜚蜚说什么岳飞素无姬妾侍奉,今日岳飞却纳士族之女为侧室,后归营之后将此事告之岳飞,岳飞言从无此事,这必是他人妄论非议而已,并说前几日吴阶吴宣抚差人与我共商军事,用餐之际,见我饭堂之上冷冷清清无姬妾侍奉饮食日常,甚是寡淡,其属下回吴营之后,便将此事禀告于吴阶,吴阶既惊讶又感不解又有些可怜岳飞,所以差人花两千缗钱买一士族之女给予岳飞,岳飞为不驳同僚脸面便将其留下,并让其在屏风后面观其家境以及日常起居,此女看到岳飞所居之处以及其家日常用度之后,有些轻视而笑,岳飞便说我家境清贫,非豪门显宦,每日饭食都是些粗粮蔬食,娘子意下如何,若不嫌弃便留下,若不允岳飞亦决不强加挽留,听后,此女亦轻视而笑,显然此女不同意留下与岳飞同甘共苦,岳飞也以此举而宛然谢绝吴阶好意,礼送此女而走,后吴阶闻之愈加佩服岳飞为人。
岳飞与同僚相处方面并无任何让人诟病之处,有人曾言岳飞情商低不懂圆融这实在是对其重大的误解,岳飞与同僚方面尤其与中兴四臣的交往方面并无嫌隙,相反同僚之谊融洽,因岳飞本人敦厚朴质,沉默少言,更因岳飞并非贪功营私之辈,每每有战事以及战事取胜之后,岳飞从不功居功自傲恃宠而骄,而且每逢战事结束,朝廷犒赏众军之际,岳飞还把愿属本军之功拱手予人,据史料记载1134年在收复襄阳六郡的战事中,刘光世军乃是配合岳飞作战算是协助之军,但其进兵缓慢在成功收取襄阳六郡一月之后,刘光世军才姗姗来到,岳飞本是全功,然岳飞不计小利得失,拱手将功劳分于刘光世,让朝廷先行犒赏刘光世,然后再行犒赏岳家军,此举既不驳同僚脸面,又能收一份人情,岳飞此举高明之至,然后其与韩世忠的关系本来初始并不相融,因岳飞三十二岁便封节度使,皆呼岳飞三十建节,而韩世忠四十岁才官居节度使,韩世忠对此曾耿耿于怀,然而岳飞并不以为意,相反平杨幺之后,岳飞将一搜车船送于韩世忠,韩世忠方了心中之不平,韩世忠这才对岳飞另眼相待,不再苛求其为人,韩世忠此人是武将,自然性如烈火一般之人难以驾驭,与同为中兴四臣的刘光世芥蒂颇深,甚至都到了明火执仗要兵戎相见的程度,后皇帝百官亲自出面劝解才平息事态,否则一场内讧势难避免。
韩世忠与张俊虽为儿女亲家,但两者交际不睦讳莫如深,两者势同水火竟能演变到绍兴十一年张俊诬陷韩世忠谋反之时,且不顾忌两者亲家身份的现实存在,必欲使将其置于死地而后快的现实境地,真让人深感齿冷以及不可思议。
中兴四臣本来可以是亲密无间的生死战友,但其中的恩怨纠葛又实在是让人难以揣摩,本来可以同甘共苦没想到竟是相爱相杀相嫉,岳飞能在这其中能从容转圜,不可谓情商出众,交际之术神鬼莫测矣。
据三朝北盟汇编记载,岳飞舅舅,因倚仗岳飞官威声望,横行乡里纵横无忌,欺压良善,引得乡邻厌弃,因岳飞与舅舅辈分相隔不便直言规劝舅舅,便将此事告于其母,其母闻听之后严厉呵斥其弟,平日里岳飞母亲甚爱自己这个弟弟,但舅舅做下此等勾当,岳母亦绝会听之任之,故而直言相告,勿在一意孤行,但其弟听后非但无丝毫收敛,反变本加厉,更肆意为之,而且对岳飞怀恨在心,一日其舅舅趁岳飞不备,便从岳飞背后射箭,因缘巧合岳飞躲过此劫,岳飞见其对己有加害之心,便反手一箭将舅舅射倒不治而亡,后岳母责飞不该出手如此之狠,岳飞答这一箭射上射下都无定数,无论射到何处,我必然身死或重伤,今日不取他性命,来日方长,他定不会善罢甘休,若遇有机会他日他必定还将谋害于我,我今日杀了他,虽害母亲伤心,然若我死,母亲岂不会更伤心欲绝,故今天将其反杀,也算是为民除害以绝后患了吧,到这里**才放下心中之悲痛,诸位读者或许以为,岳飞杀舅有些残忍,然岳飞的为人大家想必也洞悉无二,如若其舅不做下伤天害理引起民愤之举,岳飞也不敢行此下策,况且此事也是他舅舅发难在先,想先下手为强,杀掉岳飞,没想到事不凑巧老天保佑岳飞命大未死反而反手一箭将其舅舅射杀,这实在是天命也,更有传言,说岳飞杀掉其舅舅后,将其剖腹剜心,这实在是以讹传讹,无稽之谈矣,也并不见于正史,反正有此而论,岳飞做事举止得当,有理有据,品德操守也堪称一代人杰,即便是处理亲属之事也能以理为先,赏罚分明,绝无偏私。
故言岳飞之德,古今罕有其匹,于公于私,皆不昧于心,不困于情,审慎而为,赏罚分明,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外以对国家无利己之私,内对其妻不负一世白首之情,如此忠贞不渝之贤士,试可想古今中外几人可比,所以言,岳飞志趣高洁,心忧朝廷,不慕浮华,虽身居高位,其家也未姬妾成群,穿衣吃饭实在是朴实无华,品德操守众人之范,正所谓鹤立鸡群,卓尔不凡,有飞如此帝复何求,此言足可证岳飞清名。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