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锡尼什 (2 / 2)
同时,工业发展滞后,还使法国形成了以行政城市为主的城镇化格局。1800年,法国只有巴黎、里昂和马赛等三大城市的人口超过10万,1851年又增加了波尔多和鲁昂。直到现在,法国最重要的城市仍然是这五个,中小市镇发展相对迟缓。
与英法相比,德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后发赶超性质,是在德意志帝国威权推动下展开的。在强权体制的作用下,19世纪中期的德国比英国更易于把劳动力和资本转入像采矿、机械化工、化学制品和电车这样的新兴工业,并用最新的技术装备它们。
德国的实际工资较低,这就有助于使它的西方邻国丧失了从前在竞争中的优势。当时,德国主要仿效外国的模式。它不仅仿造机器,而且还模仿各国的社会性创造,即新的商业机构和制度、贸易方法、经济政策和行政管理等准则。
这种人为推进的方式使德国城镇化具有两个特点:其一是速度快,从1871年到1910年,德国用不到4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城镇化;其二是以原有城镇为基础,没有完全依照工业发展的需要另起炉灶。
德意志帝国建立前,德国是由38个各自为政的小邦国组成的,这些邦国都有各自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德国的城镇化基本是以这些城市为基础完成的。这使得德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较均匀地在全国铺开。直到现在,德国城市发展的特点仍是中小城市多,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布局较为合理。
由于经过相对严格的政府管控,德国在城市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城市规划等方面都比英国更加合理,这也使其在迅速崛起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从这方面来说,英国是利用了地利,将资源就地形成了工业区,随即形成城市。而德国是利用了国家的历史问题,本来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各邦国的中心城市就为城市化提高了助力。
而很明显,这两者都不是葡萄牙能够借鉴的。因为资源的短缺就限定了葡萄牙的城市化将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而葡萄牙也没有德意志帝国的那种历史背景能够迅速形成城市群。
不过葡萄牙毕竟作为祖辈上阔过的国家。起码波尔图和里斯本两个城市群已经成型,甚至连波尔图连接里斯本中间的沿海地区都有城镇化的基础。
像是英国圈地运动的那种模式是可遇不可求的,现在基本上都是需要收购的。既然在纠结因为资金不足的问题,很难直接在波尔图和里斯本附近安置这些工厂的话。干脆就新建一个城市,作为其他城市工业化的榜样
路易斯纠结了很久,决定直接将这一次和德国交易的工厂全部放在锡尼什这个葡萄牙中南部的小城。
这个城市作为从大陆一个凸出来的小角,其实是很适合以后建立大型的港口的。
当这个城市建成后摸索出来的城市改造方案也可以和其他的葡萄牙城市分享。
同时,作为一位才七岁的公爵,收购这样一个人口不到五千的小镇附近的土地的权利还是有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