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敦煌莫高窟壁画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敦煌莫高窟壁画 (2 / 3)
        展品字迹清晰,书体劲健有力,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料。

        进第二展厅,见重点展出有汉、三国、晋、隋、唐等时期墓葬出土的器物。包括新石器时期陶器和石器,北魏时期石塔,汉时期铜犁、铁农具和双鱼纹陶鼎,唐时期砖、腰鳞砖等器物。如敦煌莫高窟三危山出土的唐代腰鳞砖,上刻一只奔腾的麒麟,形象生动,构思新颖,体态矫健,气势如神。

        进了第三展厅,见重点展出敦煌“两关遗迹”和汉代长城燧出土的部分文物。其中有著名的敦煌汉简和完整的积薪火炬,以及精美的丝绸织品等。这些文物反映了两汉时期敦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

        敦煌城南5公里处,有民俗博物馆,内包罗万象。敦煌民俗文化,是历史和智慧的结晶,可谓活灵活现、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民族风格。

        再往前走,有座完全是由细沙构成的山,东西长达40公里,南北20公里,因天晴时山上常发生闷雷般的响声,故名鸣沙山。其脚下,沙山环抱中,有一碧泉,形如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我们骑着骆驼,在这里参观游览,见风从东南山中吹入,急旋泉水一周,又从西北山口吹出。风急沙细,一尘不落,这大概是月牙泉千年不被风沙所埋的缘故吧。

        出敦煌城东南25公里,即到世上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它俗称千佛洞,坐落在鸣沙山东麓悬壁上,对过去是三危山。其大门牌楼正面大书“莫高窟”、“石室宝藏”,背面书写“三危揽胜”,均系郭沫若大师的手笔。

        我们买了价值50元的甲种参观券,由一名导游小姐带领。走进有“人类艺术灵宫”之称的莫高窟。

        据唐代圣历元年(698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碑》记载: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至唐有窟鬼千余。虽经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保留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代、五代、宋、西夏、元等10个朝代的洞窟492个,内有壁画45000余平方米,有塑像2000余身,唐宋窟檐木构建筑5座,是世界上现存最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我们走进雄伟浑厚、高达33米大佛洞窟中。敦煌石质不良,都是疏松的砂砾石,难以雕琢,因而造像均用泥塑;先制作木质骨架,在骨架上用草捆扎出人物大体结构,然后敷泥塑造,再加以彩绘而成。此大佛何尝不是如此,属世界最高大的泥塑佛像之一。大佛气魄宏大,是雕塑与智慧融为一体的杰作。

        洞窟四周壁画,皆用彩色绘制,置身其中,就好似立于绘画艺术之林中:千万佛展现眼前,让人产生一种艺术的震憾,如痴如醉!特别是当你环顾四周,尽情游览后,人立于其下,闭眼回味之时,就像有万道艺术光芒直射而来,让你有无边无际的感悟及灵感的升华,真想马上挥笔泼墨,大写特写,抒发意念。三十余年聚集的彻与悟,在瞬间得以充分体现,并与现实接轨,喷发七彩的画面……

        不知为何,世间的一切好似在我脑海中消逝,唯想一个人长久地、长久地呆下去。侄儿和导游小姐却很烦,多次催促,可我丝毫没有疲劳之意,尽情地欣赏,直到游客渐渐散去,我才恋恋不舍地出了洞。

        这保存下来的洞窟,大小不一,有的像礼堂,有的像亭子,有的像地窖……这一些是古代劳动人民在我国优秀民族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洋为中用,经千余年不断力,创造的具有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的卓越艺术品。

        这些洞窟,藏有最丰富的古时原作,最令人感怀的莫过于唐代之前的泥塑和壁画。唐时作品更写实,似乎也更有技巧,更富生活气息。看!威武的力士、婀娜的菩萨等,可谓刻画入神,鬼斧神工。但是,唐代之前的作品,总以其特殊的造型意识,勾画出那原不惊人的形态,既不富丽也不堂皇,但我观之良久,总是将我吸引到它们的精神世界里去。我很赞叹这种粗犷、单纯、平淡的风采!

        隋代,中国得到统一,提倡佛教,大造龛像。此时,敦煌已修建石窟110个,初具规模,挺富有民族特色。其艺术从粗犷遭劲渐趋细腻圆润,并出现了不少来自波斯的联珠狩猎纹样,体现了这时期丝绸之路上东西往来、文化交流的友好关系,更代表了中国文化具有世界性的历史意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