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贿赂,后患无穷 (3 / 4)
公元前582年冬季11月,由于诸侯的背叛,西方的秦国也看到了机会,联络狄人,共同伐晋。结果如何,史书没有记载,无论如何,只因晋景公一念之差,导致晋国四面受敌。
虽然晋景公想与楚国和好,但郑成公依然被拘禁在铜鞮,晋楚大军依然在对峙。郑国人有点傻眼了,国内不可一日无君啊!大臣公孙申想了个馊注意:讨伐许国。
眼前大军压境,却还有闲心攻打许国?疯了。
公孙申认为,不能向晋国示弱。他说:“包围许国,假装打算另立新君,暂时也不派使者去晋国。他们扣留国君无用,必然放回我们国君。”
改立新君?这可是个非常危险的决定。因为国君还健在,只不过被扣押而已,随时都可能回来。有朝一日追究起来,后果难料。
破罐子破摔,这么做化被动为主动,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冤屈了许国,平白无故又被人攻打。
想法是好的,可惜晋国根本不吃那一套。
晋与楚,终于没有打起来。晋景公放归‘楚囚’钟仪,向楚共王传达了和平的愿望;楚共王也并非好战分子,冬季12月,派公子辰去晋国回访,表明了愿意重温旧好,与晋国缔结和平条约。
公元前581年春天,晋国派大臣籴(dí)伐去楚国,再次表明了和平的愿望。
但是,晋国却同时命令卫国伐郑。
一边想和平,另一边还时不时挑起争端。郑国人简直要疯了,还讲不讲理啊!这是要和平吗?为什么被欺负的总是我们?
再说郑国内部,公子班听说了公孙申要改立新君的计谋,就坡下驴,3月,突然立公子繻为国君。
公孙申那只是权宜之计,是做出来给晋国看的,是为了解救郑成公,并非真的要改立新君。公子班的做法,则是真的要改朝换代,等同于造反。
再说了,要改立新君,也该选郑成公的儿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