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鞍之战 初税亩 (1 / 2)
正当士会编修‘夏商周三代’典礼,改变风气,让晋国开启新篇章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大意外。
公元前592年春,郤克去齐国访问,加强齐晋的联络,却被一个女人在帷幕后嘲笑。他一怒之下,发誓要洗刷耻辱,甚至灭掉齐国,一场大战,就此酝酿。
这次战争,固然掺杂了个人喜怒,其实,作为一方大国,老牌霸主,齐国,不甘心。其中的怨恨,已经积压太久,爆发只是迟早的问题。
战争,也是迟早的问题。
初税亩
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古人的耕田制度。
春秋时期,各国延续了夏、商、周的耕田制度——井田制。这个制度在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中就介绍过,这里就当再复习一下,顺便回忆回忆初中美好的青春岁月。
一块九百亩的土地,分成九块,成‘井’字形分布。周边八块,作为私田分给各家耕种;中间一块,其中20亩,作为宅基地,盖房住人;另外80亩,作为公田,各家耕种,收成作为赋税上缴给国家,大约相当于总量的十分之一,也称‘十一税’。
前面已经介绍过,古代的‘亩’,比今天的小很多。
周围的八块田地,属于国家,私人只有使用权,不能私自买卖。父亲死后,使用权可以由后代继承。这点,跟我们现在的法律规定类似。
当然,国家明文规定,各家必须先把公田的活干完,然后才能忙自己的私田,这叫先公后私。
古代开始耕种,劳动的场面非常热闹壮观。
据记载,立春那天,天子会率领百官,一起去耕田。当然了,这只是象征意义,天子推三下犁,三公推五下,卿推七下,士大夫推九下。
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现在的植树节,领导去铲几锹土,浇一点水,意思意思,真正的劳动量,还要靠大量的老百姓。
春秋中后期,由于耕牛和铁质农具的大量使用,加上人口增长,各国的农业生产得到全面迅速发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