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一)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挑战(一) (2 / 4)
        堂堂楚国国君,率领大军,却不敢与晋国臣子一战,丢人,太丢人!如果就这样撤退,好像楚庄王连晋国的臣子都害怕,不知会被那群太史埋汰成啥样。

        这种耻辱,楚庄王岂能接受?听了伍参的话,他很不高兴,脸色立刻拉的老长。于是命令孙叔敖,调转战车,准备战斗,宁可冒着失败的风险,也绝不避战。

        从举棋不定,到决一死战,众将士虽然疲惫,至少,楚军上下,作战思想已经统一。复仇!复仇!楚军士气高昂,要为三十五年前战死的将士们复仇!大家同仇敌忾,要洗刷‘城濮之战’的耻辱。

        晋军各抒己见政令不一的时候,楚国已经万众一心。这就像女排奥运竞技场一样,输一分,也要抱成一团,互相鼓励;赢一分,即使落后,也要击掌庆贺,不输士气。

        很快,楚国派少宰(官职)来到晋军,说道:“我们国君年青的时候,遭遇忧患,不善辞令。听说两位先君来往于此,只是为了安定郑国,岂敢得罪晋国?你们不要停留太久了。”

        这话,软中带硬。当初楚成王、楚穆王,曾多次讨伐郑国,哪里是为了安定郑国?

        晋国人才济济,士会出面答复:“昔日周平王曾经命令我们的晋文侯(帮助周平王东迁),与郑国共同辅佐王室;现在郑国不服从天子的命令,我们国君命令我们来问罪,岂敢劳动楚国的官吏来迎送?恭敬地拜谢君王的命令。”

        士会这番话,以王命为借口,避重就轻,暗示不愿意与楚国交战。

        古人的外交辞令,含蓄、稳重、礼貌、不露锋芒、软中带硬,真是现在外交家学习的榜样。不过,现在搞外交的,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背后早已决定,说错一句,今后就别想再露面了。

        士会的回答,让先毂很不爽,觉得是奉承楚国,没一点霸主的尊严。

        楚国使者走后,他派赵括追上去,傲慢地说:“刚才那个临时代表说的不对,我们国君命令我们,‘不要躲避敌人’,要把楚军从郑国赶出去。臣子们没有地方可以逃避命令,准备开战。”

        内部的矛盾,完全暴露出来。

        为了表明诚意,楚庄王不厌其烦,再次派来和平使者。荀林父与众将商议后,决定和为贵,并且约定了结盟日期。

        一切都在往和平方向发展,就差签字盖章了。

        但是,楚庄王真的想和为贵吗?正如狐偃所说:战争,理直则气壮。楚庄王就是要告诉两军将士,我们要和平,我们是正义的一方,是否开战,取决于你们晋国。

        正当双方都以为将要和平的时候,楚军阵营却突然冒出一辆单车,直奔楚军阵营挑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