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柔寡断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优柔寡断 (1 / 6)
        郤缺去世,荀林父名正言顺担任中军帅。说句实在话,他的中军佐,已经当了二十年,内心郁闷无法明言,如今能够扶正,实属不易,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公元前618年正月,先克被刺,之后先都、箕郑父先后被杀,朝堂空荡不少,荀林父终于被提拔为中军佐,位居赵盾之下。

        其实,赵盾非常不想用荀林父,只因为当年他主张召回狐射姑的那句话。

        但是,荀林父人品正直,从来不干那些阿谀逢迎的勾当。赵盾身边实在没有更好的嫡系,而荀林父继承了爷爷荀息的优点,没有野心,这让赵盾很放心;另外,论资排辈,也该轮到荀林父了,所以还是把他提拔为中军佐。

        作为赵盾的副手,荀林父兢兢业业。

        公元前601年,赵盾去世前,并没有按部就班把大权交给他,而是交给了处事更加圆滑的上军将郤缺。多年以来,郤缺唯赵盾马首是瞻,而且没少出谋划策,今朝先于荀林父修成正果。

        原本,荀林父也不再苛求,准备在中军佐的位置上,一直干到瞑目,也算上对得起国家百姓,下对得起天地良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郤缺刚刚执政四年,不幸病逝。机会,再次摆在荀林父面前。

        公元前597年,当了二十年中军佐的荀林父,终于迈入人生的顶点,登上了晋国中军帅的宝座。

        这次,没有人跟他抢。

        但作为中军帅,统领三军,绝非易事。刚上台没多久,内部都是赵盾、郤缺的门生故吏,暗中你争我夺,等待荀林父去平息;外部,则遇到一件更加棘手的事情。

        楚伐郑,连续攻打了一百余天,几乎把郑国打残。郑国多次派人请救兵,晋国的援军,却迟迟无法出发。

        作为霸主,救危扶难是必须的责任,这是齐桓公时期留下的传统;晋文公继承了这一传统,也开启了晋国的霸业。而且郑国至关重要,是争霸不可或缺的。

        关键是,荀林父刚刚接手中军帅,还没有把大家团结在一起,没有把朝政理顺。特别是新提拔的中军佐先縠,对荀林父一百个不服;另外,赵旃想进入‘六卿’,被荀林父一口拒绝;魏锜想当个公族大夫,也被他推辞。

        内部的矛盾,有时候比外部更加可怕。

        郤缺走的似乎挺突然,荀林父接任的也很仓促,这让他忙的有点儿焦头烂额。还没安稳内部,郑国的求援信一封接一封,略作安排,不得不发兵救郑,但还是迟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