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董狐直笔 (2 / 3)
毕竟,赵穿是自己隐藏多年的最值得信赖的棋子,他所做的一切,几乎都在自己预料之中,他是弑君的罪人,更是赵氏的功臣。总不能以弑君之罪,把他处死吧,那自己又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赵氏家族的口水,都能把自己淹死。
赵盾没有追究晋灵公的死因,没有惩罚弑君之人,当然,对昔日晋灵公身边的一批佞臣,也没有追究。这可不像‘夏天的太阳’,昔日诛杀五大夫,丝毫没有手软;涉及到自身利益,就另当别论。
只能说,他是为了保住赵穿。
这种赤裸裸的包庇行为,让朝堂一个人很看不下去,就是太史董狐。
太史是个史官,整日负责记录国家大事小情,还包括祭祀占卜等,但没什么实权。虽然如此,国君却最害怕太史,该写的不该写的,只要发生了,他们大笔一挥,都要如实记录,给后人留下最真实的历史画卷。
最可恼的是,这些人都不怕死,恐吓,收买,都没用。
想一想,身边整天有个人监视着,时刻要记录你的所作所为,那种感觉,简直如芒在背。
所以,各国国君,对太史都要敬畏三分。
当然,这个职位后期越来越重要,谁要想青史留名,就要花点钱财,给褒奖几句,否则,就可能贬低几句。据说,撰写《三国志》的陈寿,就曾这么干过,不知是真是假。不过,他在蜀国都不肯向宦官黄浩低头,到了魏国又岂能为五斗米去折腰?
董狐在他的史册上,郑重的写下一句:赵盾弑其君。
写就写吧,悄悄收藏好,别让那个当官的看到。不,他不仅写,还拿着竹简,站在朝堂中间,面对众位大臣,毫不畏惧、铿锵有力地大声朗读出来。
干什么?这分明是故意给赵盾难堪。
此时的赵盾,军政合一,生杀大权在握,谁见了都要让三分。
但是,董狐一点面子都没给他留。你既敢做,我就敢写,大家都看看,都听听,这就是我凭良心写的,有不同意见可以反驳。对与错自有公论,不满意可以杀了我!
弑君!这个罪名可太大太严重了,将被永久载入史册,一辈子都无法洗清,谁能承受得起?当时赵盾就急了,辩解道:“不是这样的!那是赵穿干的,我当时不在国都。”
话说的很对,人不在国都,不等于心不在国都,不等于完全置身事外,不等于弑君与你毫无瓜葛。
董狐也不忌讳,说道:“您是国家正卿,逃亡不出国境,回来又不惩贼,弑君的主谋不是您还有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