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董狐直笔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董狐直笔 (1 / 3)
        孔子写《春秋》,本来是要记录他看不惯的事情,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国君、贤臣、亲人也有不对的地方。他不好直接点名批评,于是,很隐晦地记录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春秋笔法’。

        说白了,他是在替国君、贤臣、朋友隐瞒错误。即使要宣传正能量,也没这么干的,不过我们的孔夫子,并非拘泥不化,毅然笔下留情,替这些人遮掩了。

        不过,他的记录笔法太简洁,太精炼,太让人难以理解,几乎就是一个标明时间的目录。人们读完之后,知道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这么一件大事,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经过,以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根本不了解。

        还好,后来的有心人,根据《春秋》,从不同角度,把许多事件详细记录下来。前面说过,到如今,流传最著名的有三本解释《春秋》的书,分别是:《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号称《春秋三传》。

        对于‘春秋笔法’,先了解这些,与其完全不同,另一种著名的笔法,后世称之‘董狐笔法’。

        他的特色是‘真’。‘不虚美,不隐恶’,有什么写什么,不论善恶对错,秉笔直书,绝不隐藏。很多史学大师,都继承了这种传统,让后世看到了历史更真实的一面。

        各位还记得辛有这个人吗?他是周朝的太史,专门负责记载各种历史事件,但关于他自己的记载却并不多。这太史当的,不负责,把自己忽略了。

        当初平王东迁,辛有路过伊川,见到一些披头散发的‘野人’,在荒郊祭祀。这里的‘野人’,就是比较落后,没有国家管理的人。辛有预言:不超过一百年,这里就会被戎人占据。

        后来,陆浑之戎逐渐兴起,给东周王室和诸侯带来很大的麻烦。

        辛有的二儿子董,到了晋国,从此晋国有了董氏史官。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杜预认为,因他‘董督晋典’,故而以董为氏。

        顺便说一下,晋国有两大史官家族,世代执掌典籍。除了董氏,另一个家族是籍氏,代表人物是籍谈。有个著名的成语‘数典忘祖’,说的就是籍谈。

        董狐,就是太史辛有的后代,秉承家族的传统,担任晋国史官。

        如今作为诸侯盟主,国君被杀,影响太大了。虽然他很昏庸,很可恶,很烂,但毕竟是国君,是晋国百姓的主人。杀了他,就是弑君,是逆天大罪,要被灭族,被钉在耻辱柱上的。

        下级绝对不能反抗上级,更不能推翻或者杀死上级,否则就灭门,就是大逆不道,这是规矩,也是组成‘周礼’的核心部分。

        赵盾从边境回来后,除了痛哭,还是痛哭。

        哭有什么用?流几滴眼泪而已,不疼不痒,假慈悲。很长时间过去了,朝堂平平静静,根本没有追究责任的意思,眼看晋灵公就这么默默无闻白死了。

        话说回来,怎么追究?如何追究?到底该追究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