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封书信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一封书信 (1 / 3)
        公子鲍弑君自立,也算上应天象;不过,这种做法毕竟是大逆不道,很快引来一支问罪之师。

        齐懿公弑君自立,宋国也来效仿,如果诸侯都这么干,天下岂不乱套?这是对‘周礼’的亵渎,是对天子的侮辱,是对盟主权力的蔑视,必须兴师问罪,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当时,晋国的赵盾向晋灵公请示伐宋,晋灵公冷冷地说:“这不是国家的当务之急。”

        身为国君,晋灵公已经渐渐长大,了解许多过去的事情,也了解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特别是自己差点儿被废的事情,内心总是难以释怀,当初自己尚在襁褓,若非母亲保护,恐怕小命早没了。

        伐宋不算当务之急,那什么是当务之急呢?当然是铲除专权的臣子,收回国君的权力。

        赵盾权力一手遮天,晋灵公已经感受到了威胁。

        面对国君的反对,赵盾却说:“大者天地,其次君臣。宋国人弑杀国君,违背天地人伦,一定要受到上天的惩罚。晋国作为盟主,如果不执行天罚,恐怕会引来祸患。”

        这大道理,听去像个人样。

        晋灵公年纪轻轻,见少识浅,从小到大,几乎是听着赵盾的话长大,既然赵掌门说的头头是道,那就安排吧。于是,赵盾在太庙发布号令,召集军吏,告诫乐官,命令三军钟鼓齐备。

        出兵讨伐叛逆,何必如此麻烦?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同觉得奇怪,问赵盾:“国家将有大事,不先安抚百姓,提振士气,却准备钟鼓,是为什么?”

        赵盾说:“大罪讨伐,小罪威吓,至于偷袭、入侵,这是欺凌他人。宋国弑君,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准备钟鼓,以便声讨他的罪行。明白声讨它,还怕他们听不到。我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国君警醒啊!”(《国语》)

        警醒国君?可见,当时的晋灵公,已经展现出不满,而且骄纵蛮横,赵盾不得不提防。

        紧接着,他派人通知各路诸侯,整顿军队,准备伐宋。

        公元前610年春,晋国荀林父带队,卫、陈、郑三国跟随,大军浩浩荡荡,一路钟鼓齐鸣,杀奔宋国。鲁文公没有参加,因为齐懿公正在攻打鲁国,自顾不暇。

        既然开战,必须占理,荀林父先派人去质问:为什么弑君?

        宋国怎么回答的?史书没有记载。结果跟上次伐齐一样,宋国派人说了不少好话,又送了不少钱财物品;最后,荀林父一看,事已至此,无法挽回;真要打起来,难免有折损;宋国新君还不错,挺明白事理,晋国内部还不知会如何呢。

        于是欣然接受贿赂,承认宋文公的身份,然后就撤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