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忠臣荡意诸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忠臣荡意诸 (1 / 3)
        宋国接连内乱,乱的不仁不义,乱的乱七八糟,以至于都不知道如何梳理。不过有一个叫荡意诸的人,还是值得书写的。

        宋桓公(宋襄公老爸)有个儿子公子荡,担任宋国司城(负责建筑行业),他的后代就以荡为氏。荡意诸,就是他的第三代传人,不过现在似乎很少见到荡姓。

        当初,公子荡死后,儿子公孙寿接任。但他感觉宋国内部太乱,担心影响到家族,特意辞掉司城的官职,让儿子荡意诸担任。

        古代的官职,往往是家族式的,父亲退休,儿子接任,这是规矩,没人提出反对。现在可不行了,那样就是渎职,是犯罪,必须偷偷摸摸的,保持绝对严密,防止被‘人肉搜索’。

        父亲为儿子考虑,人之常情,但是私底下,他却彻底把荡意诸推进了火坑。

        公孙寿看出国君不仁道,自己时刻陪伴在侧,如果张口劝阻,那就会得罪国君;如果明哲保身,放任自流,显得不忠不义;如果辞官不做,家族又没了保护伞。

        无论如何,自己都会处在危险的境地。

        想来想去,把儿子荡意诸推向前台,私下又对别人说:“儿子,就是我的代表,让我晚点死吧!这样,虽然损失了一个儿子,家族却得以保存。”

        虎毒不食子,他算计的挺准,真的把自己的儿子送进去。而他本人就跟他的名字‘寿’一样,活的时间挺长。一直到公元前583年,他还被派往鲁国送婚嫁的彩礼。

        再说荡意诸,为人忠诚正直,受到好评。

        前文说过,公元前619年,由于宋昭公没有善待宋襄夫人,导致后者大怒,依靠戴族的力量,杀死了宋昭公的嫡系,包括司马公子卬。

        这次内乱,荡意诸也受到牵连,但是,他并不畏惧。很坦然的把自己的符节(相当于官印)还给府库,然后出走,以表明自己不会带着官职逃亡。

        荡意诸率领自己的属下,逃亡到鲁国。

        宋国内乱,鲁文公也听说了,对荡意诸的做法很赞许。于是,按照原来的官职接待他,跟着他出逃的人也都恢复原来的待遇。《春秋》只记载荡意诸的官职,没有直呼其名,表示对他的尊敬。

        忠臣,到哪里都受到欢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