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大战役 (1 / 3)
        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楚国国力强大的同时,也加快了挺进中原的步伐。期间主要进行了‘三大战役’,差点称雄诸侯。

        可惜,楚成王很不走运,简直倒霉透顶。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原杀出两位重量级人物——齐桓公和晋文公,他们联手,扼杀了楚成王的霸主梦。

        首先是‘召陵之盟’,前文已经介绍过。

        由于楚成王年幼,令尹子元无道,楚国沉寂了大约十年。齐桓公趁机崛起,在管仲的辅佐下,恩威并施,聚拢诸侯,得到周王室认可,也得到中原诸侯赞誉,最先扛起霸旗。

        先是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北伐山戎,战果辉煌;接着安定鲁国内乱;公元前658年,齐桓公先后‘城邢封卫’,抵御北狄,虽然没有大的战果,所作所为,深得诸侯拥戴。

        此时的齐桓公,如日中天,但是,楚成王也开始崛起,两大强国,不得不面对面强强碰撞,决出雌雄。

        公元前664年,灭掉令尹子元之后,楚成王任用子文,富国强兵,经济、军事力量都逐渐强大;但是在政治方面,由于缺乏周王的支持,依然被划入蛮夷之列,被称为‘南蛮’。

        实力越强,野心越大,就绝不甘心偏居一隅。

        楚成王已经不再是毛孩,他要证明自己的实力,要继承先辈的遗志,要告诉中原诸侯,楚国,回来了!他要争锋中原,要开启霸业,要挑战齐桓公的权威。

        首当其冲的,就是郑国。作为中原门户,南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当初若非上演‘空城计’,差点被子元灭掉。

        公元前662年春,为了报复楚国令尹子元伐郑之举,齐桓公邀请诸侯共同谋划;只因北狄猖獗,忙于‘城邢封卫’,最终无暇顾及南方;而楚成王即位不久,相对安宁,给了齐桓公喘息之机。

        公元前659年秋,即位五年多的楚成王,终于感到羽翼丰满,率领大军,杀奔郑国。这次气势汹汹而来,就是警告郑国:臣服,或者灭亡。

        作为盟主的齐桓公,不能袖手旁观。决不能失去郑国,其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不可替代。很快,他就召集诸侯,组织了‘柽地会盟’,也称‘荦地之盟’,‘九合诸侯’的第五位,地点在今天河南省淮阳县西南。

        此时正是北狄猖獗之时,他们攻邢灭卫,扰乱中原。关键时刻,楚成王也毫不手软。公元前658年冬,公元前657年冬,楚国连续三年伐郑,争霸之心,昭然若揭。

        北狄南蛮,共同夹击,给齐桓公的霸业,带来巨大威胁。

        齐桓公决不退缩,公元前558年秋,在‘贯地会盟’,接纳了远方的江国和黄国,寺人刁泄露军机;公元前557年秋,组织了‘阳谷会盟’,谋划伐楚,打击它的嚣张气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