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者,庇民也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政者,庇民也 (2 / 4)
        生米已经煮熟饭,再阻止只怕有个三长两短,反而容易酿成悲剧;而且斗伯比是楚君若敖的儿子,楚国贵族,身份不低。所以,郧君顺势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斗伯比,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过了一段时间,斗伯比被召回楚国,辅佐楚武王开疆扩土,功勋卓著,被分封在斗地。他的后人就以斗为姓氏,斗伯比就是斗姓先祖。

        再说斗伯比的儿子斗子文,作为嫡长子,后来跟随父亲回到楚国。原本基因就好,加上从小接受良好教育,长大后颇有贤名,这次被推举为令尹,可谓水到渠成。

        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头把自己的家产,几乎全部捐献给国家,以缓和楚国的内部危机。

        成语‘毁家纾难’,就来自这位贤相斗子文,让人敬佩。

        当时的楚国,楚成王年纪轻轻,缺少实权。若敖氏一族家大业大,至少在楚庄王之前,就有八位令尹,出自若敖氏,可见这个家族多么强大。

        朝堂许多重要的位置,也被若敖氏占据。特别是斗氏,除了自身的武装,拥有一定兵权,这次铲除前任令尹子元,斗氏为绝对主力,难免有功高震主之嫌。

        另外,令尹子元在位的时候,恐怕也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导致国库空虚,人才外流。

        子文上任,首先做个表率,把财产捐献给国家,赢得人心,缓解国库空虚,提高了楚成王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这一明智的做法,减轻了楚成王对斗氏的猜忌,从此对子文百分百信任。

        当然,其余若敖氏,估计也会献出不少财产。

        各位注意,国君与臣子之间,最关键的,就是‘信任’二字,其余都是次要的。国君要想成就大业,臣子的才华固然重要,君臣的绝对信任,才是最关键的。比如齐桓公与管仲,吴王阖闾与伍子胥,刘备与诸葛亮等。

        据《说苑》记载,子文有个族人犯法后,被捕入狱。外面的族人,想方设法挖门盗洞威胁恫吓,要把犯人救出去。执法者听说拘捕的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大惊失色,立刻把他放了。

        典型的目无王法,因私废公。

        子文听说后,立刻把那位执法者叫到面前,严厉批评一顿,然后说:“正直的人执行法令,要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你抛弃国法,违背君命,擅自放掉犯人,就是执法不正,心存不公。我的族人犯法,你却因为我的缘故而释放,这是让天下人看到我有私心。我执掌楚国政权,活着没有道义,还不如死了。”

        几句话掷地有声,让楚国官员百姓都看看,依法治国,法不容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