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姓,才是神明的主人 (3 / 3)
随侯狡辩道:“我祭祀的牲口都没有杂色,还十分肥大,谷物也都很完备,怎么不取信于神明?”
古人非常敬重神,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那个科技落后的年代,他们认为,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事不知;所以说话都小心翼翼,生怕无意中把神得罪了,招来灾祸。
面对随侯的‘敬神论’,季梁反驳道:“百姓,才是神明的主人。”
公元前706年春季的某一天,季梁说出这句震铄古今的话,有史以来,可谓破天荒第一人。就凭此一句,在春秋的历史之中,必须有他一席之地。
在那个‘君权至上’的年代,‘民贵神轻’或者‘民贵君轻’的观念,想都不该想,有一丝念头都是罪过。对于百姓来说,高高在上的君王,就是‘天之骄子’,他们的权力、地位、财物,决不允许动摇。
面对随候,季梁竟然直接挑战‘君权神授’的理念,胆子也忒大了。
过了几百年,到了战国时期,‘亚圣’孟子(孟轲),才正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下子,就把国君推到了第三位,排在百姓和神明之后。这里的社稷,原本指土地神和谷神,现在一般代指国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后历朝历代的明君,都以‘民贵君轻’为准则,把百姓看做衣食父母。
季梁解释道:“圣王都是先团结百姓,再致力于神明。奉献牺牲的时候祝告说:‘牲口又大又肥。’这是说百姓的财力富足;奉献谷物的时候祷告说:‘洁净的粮食盛得满满的。’这是说春、夏、秋三季没有天灾,百姓和睦且收成好;奉献甜酒的时候祝告说:‘又甜又清的美酒。’这是说上下都有美德而没有坏心眼。以此祭献神明,百姓便和睦,神灵也降福,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现在百姓各有各的想法,鬼神没有依靠,君王一个人祭祀丰富,又能求得什么福气呢?”
几句话听得随候心惊胆战,满头大汗,原来如此啊!以前怎么没人告诉我呢?废话,谁敢告诉啊!
这位随候并非昏庸透顶之辈,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为了解决随国的困境,季梁还提出一个重要的外交策略:亲兄弟之国。
对于附近的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一定要亲近,不能蔑视,要搞好关系,把它们团结在自己身边;那么,对任何强大的野心勃勃的国家而言,都可战而胜之。
这一策略,千百年来,被广泛应用。现在,中国周围有很多小国,打仗,中国不怕,只是尽量把它们团结在周围,以和为贵。当然,其目的,也是为了共同发展,共同对抗某些居心叵测的大国,比如**。
季梁一通大道理讲完,随候感到恐惧,不敢再进攻楚军。躲过这一劫后,他修明政治,爱护百姓,取信国人,楚国许多年不敢攻打随国。
百姓,才是神明的主人。这话,永不过时!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