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叔詹的结局 (1 / 4)
秦穆公走了,带走了秦国大军,也带走了秦、晋昔日建立的友谊;留下来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恩恩怨怨。
秦军不辞而别,晋军势单力孤,面临两难的抉择。
狐偃很生气,太没有道德了!不愿当盟友,那就是仇敌,他请求追击秦军,定能大获全胜。晋文公也很郁闷,这是谁在背后嚼舌,竟然让秦军撤退了?郑国有人才啊!十九年的流亡生涯,让他变得更加冷静,更加睿智,权衡利弊,还是拒绝了狐偃的请求。
无论如何,秦君是自己的恩人,即使有了冲突,恩,不能忘!
他说:“不可。没有秦君的帮助,我不会有今天的地位;依靠别人的力量,反而损害他,这是不仁;失掉同盟的国家,这是不智;以动乱代替昔日的友好,这是无勇。我们也准备撤兵吧!”
做人,一定不能忘本。虽然秦穆公不太讲究,但是,双方并没有撕破面皮,更不能忘记他昔日的大恩。在做人的原则上,重耳还是有自己的主见,没有听从狐偃。
不过,他的儿子可就不管那些了,三年以后,晋文公去世,秦晋还是爆发了著名的‘崤之战’。
这次包围郑国,还牵扯到两个人,一位是郑文公的庶子公子兰,他对郑国影响极大;另一位,是郑国著名的贤臣叔詹。
先说这位叔詹,前面已经零星介绍过,贤臣,他与堵叔、师叔合称‘郑国三良’。
各位还记得叔詹那句差点改变历史的话吗?
当初晋文公无比落魄,路过郑国的时候,叔詹曾劝说郑文公,善待重耳,必有福报,结果郑文公不屑一顾;无奈之下,叔詹又请求杀掉重耳,以绝后患。
从善待到杀掉,叔詹的观念,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一句话,差点让重耳饮恨郑国,幸亏郑文公没有听从。但是,这种宁可错杀,绝不遗患的观念,传的尽人皆知,甚至被写入史册。
晋文公当然也听说过这句话,内心对叔詹难免有恨意。
秦军已经撤退,形势一片大好,郑文公高兴之余,依然不愿意与晋国直接开战。论实力,晋国绝对优势,关键是,作为盟主,令旗一挥,可以召集数个小弟。所以,郑文公派出代表,诚心诚意到晋营求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