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舌尖上的战争 (5 / 5)
这一篇说辞,抓住要点,也抓住了秦穆公的心,听得他连连点头,越想越有理。
打仗是为了什么?肤浅点儿就是为了利益。干什么事情,都要算一算经济账,计较一下得失。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拼死拼活,原来是为他人做嫁衣,这赔本的买卖,不划算。
最关键的一点:秦穆公内心也贪图郑国这块肥肉。
他也有野心,也想称霸诸侯,也想挺进中原,郑国,不可或缺。更关键的是,晋文公先安定王室,又打败楚国,已经成为诸侯盟主,如今还要灭郑,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
秦国呢?秦穆公呢?耗费军马,一无所获。
听了烛之武的说辞,秦穆公顿开茅塞,不顾一切,不管百里奚、蹇叔的建议,直接下令——撤兵。
不仅大军撤走,秦穆公还私下与郑国结成友好同盟,瞬间从敌对变成了友邦。又留下杞子、逢孙、杨孙三员大将,率领几百秦军,帮助郑国守城。
这再一次证明: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所以说,跟某些猖獗的国家,不要谈互信互惠,更不要高唱‘**两国人民千年的友谊’,纯是自欺欺人,自找没趣,只会更让人瞧不起。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气势,百姓即使穷点儿苦点儿累点儿,也希望能看到国家领导人的霸气。
说多了,各位,还是保护好自己的舌头吧。那不是单纯的用来品尝酸甜苦辣的味觉器官,而是一柄保家卫国锋如刀剑的利器。
烛之武摇动三寸之舌,退去秦国大军,一说成名,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页。
二十年以后,郑国给晋国的一封书信中,还提到烛之武去朝晋,看来他是个老寿星。不过史书并没有记载他的生死日期,也没有关于他的更精彩的故事。
虽然烛之武凭借一张口,辞退秦国数万大军,但是,他还不是春秋第一说客。真正的第一说客,是孔圣人的门徒,复姓端木,名赐,我们一般称他子贡,现在还没出生呢。
无论如何,在春秋的历史中,有烛之武一席之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