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导火索 (1 / 3)
晋文公勤王之后,得到周襄王肯定,跟齐桓公一样,他的‘尊王’之举,取得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狐偃、赵衰等人的辅助下,对内继续修生养民,训练士卒;对外,则窥伺时机,等待天下有变。
当时,南方各小诸侯国大多被楚国兼并;‘泓之战’后,中原的郑、卫、宋、曹等中等国家,也不得不依附楚国,楚成王雄心勃勃,大有称霸诸侯的架势。
楚国治理的好不好?好。强不强?强。
但是,楚成王沉浸在眼前的功劳簿上,并没有北上‘尊王’,并没有让诸侯看到他‘高尚的品德’,他更多地局限于南方,自己称王称霸。他似乎不知道怎么当霸主,再也没有举行会盟,这点连宋襄公都不如。
其实,他也是没办法。楚国私自称王多年,跟周王平起平坐,‘霸主’与‘王’,相差天壤之别,抢夺那个‘武林盟主’还有意义吗?又怎么去‘尊王’?周王能保持沉默,不追究楚国的法律责任,已经很宽宏大量了。
却说宋国,自从宋襄公伤重而亡,全国人民都很痛恨楚国。毕竟,宋襄公的‘仁义’,惠及宋国百姓,宋国人对他很认可;但是宋国新败,又不擅长打架,宋成公只好委曲求全低头求和,换得几年安宁。
俗话说‘父仇不共戴天’,他一直在找机会摆脱楚国的束缚,甚至要报仇雪恨。
公元前634年秋,宋成公看到晋文公勤王安民,大有雄起之势,毅然背离楚国,与晋国建立友好关系,最后,干脆投入晋国麾下。
之所以这么做,一者,当初晋文公落魄之时,宋襄公待之以礼,对他有恩;再者,放眼诸侯,齐国衰落,秦国偏远,能与楚国抗衡的,只剩下晋国。
他目的很明确:依靠晋国的力量,摆脱楚国的束缚。
这种借别国实力,摆脱自身困境、威胁它国的做法,我们也称其‘狐假虎威’或‘借刀杀人’。虽然可恶,但做法实用,成为后世政客惯用的伎俩;特别是一些小型的岛国,弹丸之地,四处叫嚣,就像一只可爱的小狗,见到升起的太阳,也会‘汪汪’直叫。
如今宋国主动示好,晋文公很高兴。
当初晋文公落魄之时,宋襄公对他礼遇有加,这是恩,恩,不能忘;自己初掌晋国,早晚要争霸中原,如今宋国背离楚国,前来示好,这是机遇,机,不可失。
要想争霸,与楚国难免一战,这也让人很犯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